• 再见,2018;你好,2019!

    再见,2018;你好,2019!   阳历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而2018年的点点滴滴,犹在眼前。  2018年,每一个中国人最记忆犹新的“大事”,或许是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或许是IG战队夺得LPL第一个全球总决赛冠军……令我民族备受鼓舞;又或许,是那牵动人心的普吉岛游轮倾覆事件、重庆公交坠江事故……诸此不幸,亦令人叹惋。  对于中国而言,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国家,刚刚走过天翻地覆的四十载———这是自它诞生以来最值得骄傲的年代。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回望过去,伤痛和泥泞并没有使他前进道路上不断迈进的脚步停滞,反而愈挫愈勇、越战越强。我们的国家满蓄实干之勇、鼓足奋进士气,正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2020年整装待发。  国是千万家,有国才有家。而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家事,莫过于姐姐结婚成家———历经八年的爱情长跑,两人最终修成正果。每一个家庭都有属于全家人的梦想,并共同为之努力奋斗着:吃上好餐食,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正如歌词所言,“国的家住在心里,家的国以和矗立;国是荣誉的毅力,家是幸福的洋溢……”或许,千千万万个中国家庭的梦,正是“中国梦”最真实的写照和最质朴的表达。  2018年,我正好满20岁。如王小波所说,这是我一生的黄金时代。这一年,我去过的地方不多,在鼓浪屿的日光和草坪间逗留过,也曾在月圆之夜的清名桥上驻足。同窗旧友一行人来到南京时,我与他们见证秦淮河的流光溢彩,同享安德门的人间烟火,回首岁月蹉跎,尤生感怀。  我也曾无数次对着地图,仔细丈量这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从温暖的蔚蓝大海,到峻拔的高山和冰原……但愿能多去一些地方,多去看看别样的风土人情,饮尽壮志豪情的每一滴烈酒,多些雨淋后的寒颤和炙热后的满头大汗,与远方的友人手挽手、杯碰杯,畅言异乡轶事,笑谈山河故里,愿五彩斑斓的世界,洒满青春的痕迹。  2018年,我进入了大三。犹记得初入南工校门时的紧张和激动,不禁感慨“岁月不饶人”。在学习中,探索勒贝格测度构造的抽象世界、巴拿赫空间的几何奥秘使我受益匪浅,世界观也在不知不觉中愈加丰富、立体。过去这一年,身边的许多人确实在“撸起袖子加油干”,有的准备着考研、留学,有的在基层岗位上寻求着自我的超越……作为朋友,我始终由衷祝福。与大学生记者团相伴两年多,仿佛转眼间从临深履薄的干事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学长。一年中的人来人往、陪伴与温情,化作了记忆长河里斑驳的美好,偶尔拾起,总会莞尔而流连。那些平凡却不平淡的日子,总令自己庆幸、欣慰又感动。  回首2018———结束亦是开始,完整亦有缺憾。唯愿至少记得,你曾经是你,我们曾经是我们。曾仰望星辰,志存高远;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展望2019———白云苍狗,爱你依旧。新中国迎来了七十周年华诞,我们祝福祖国,也祝福我们自己: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初心不忘,来日方长。

  • 老家的路

    老家的路   时时想起老家,想起老家的路。  老家坐落在山东省莒县的一丘陵地带,村前有一条河,河上的石头桥是村子通向外界的唯一的路。村子里的房子错落无序,随意而建,于是路也就弯弯曲曲,宽宽窄窄了。路是土路,晴天一路灰土,若逢大雨,路上满是泥浆,走一趟鞋子都灌满泥水。村里的孩子常常光着脚丫,衣衫不整地满街疯窜,或追逐或捉迷藏抑或是哪个熊孩子偷摘了谁家的苹果被追得无处可逃。晚上,提着灯笼走夜路的在黝黑的巷子晃动着幽暗的光,隔着门缝偷望的孩子往往被那忽高忽低忽明忽暗的光影惊吓得闭上了眼睛,而路上黑黑的一团团一定是村北头的陈爷爷养的那头老黄牛留下的痕迹……老家的路,承载了老家的昨天,路边的野草、石头、土疙瘩啊,在牛羊驴的哞叫声中就这样送走了一年又一年。  日子终究要改变,再稀烂的路,也要走出明天。老家的路,延伸着一个个关于幸福的梦想,于是,一代代人走过石头桥,沿着崎岖的路走向远方。如今的我,老家的路走得越来越少了,老家的变化却从路悄然开始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乡亲们用勤劳的双手撑起了自己的腰包。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村子决定整体搬迁,搬离原来凹凸的地方,到开阔的地带去过更好的生活。  要想富,先修路,乡亲们在村委会带领下,下河淘沙、上山取石,依靠自己的双手总算告别了泥泞,但坑洼依旧,村子的搬迁也是断断续续。本世纪初,“村村通”工程通到了老家,一条宽阔的水泥路缩短了高等级公路和老家的距离。路通了,事顺了,人更富了,日子更红火了,村子也终于搬出困顿,来到了敞亮。  今年暑假,再回老家,蓝天白云下,只见在两旁繁花绿树的怀抱里,一条宽阔笔直的水泥路,串联着灰墙红瓦的新住房。墙面上,栩栩如生的壁画和宣传标语述说着这一切变化的缘由,家家门口的花坛里各色植物争奇斗艳地展示着人们的美好生活,高大的太阳能路灯哨兵似的把守着这片溢满蓬勃生机的热土……路,其实还是原来的路,一头连着爹娘,一头牵着游子;但路却又不是原来的路,一头连着初心,一头系着梦想。  某个清晨,我漫步在老家的路上,路已经被清洁工人打扫得干干净净,刚洒的水斑驳陆离的如同在大地上描绘了一幅印象画。隔壁的老叔吱呀推开门,荷把锄头准备下地,见到我,热情招呼,问东问西、问长问短,皱纹里溢满了幸福和满足。路上的汽车和农机车已经奔来驰去,勤劳的人们在新的道路上正实现着属于自己属于国家的梦想。  晨光里,我站在村头,看看这条路无限延伸,远方光芒万道……

  • 文艺副刊 第275期

    文艺副刊 第275期   刊头题字 常志成 刊头照 迅影工作室本版责任编辑 张卓尔 徐文卓本版投稿信箱 xbs@njtech.edu.cn

  • 人,莫为物役

    人,莫为物役   科技的发展让时代的潮流携一阵网络社交之风席卷全球。  生长于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对社交媒体的依赖现象颇为严重。研究显示,如果长时间不能使用社交软件,38.3%的青少年会感觉与世界失去联系,有15.4%会感到烦躁不安,不知道该干什么,而仅有33.6%会感觉无所谓。  大部分青少年都患有网络社交依赖症。在智能手机的普及下,聊QQ、发微信、刷朋友圈等生活碎片已经无孔不入,“绑架”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被这些网络社交平台奴役,那个刺激性的“小红点”诱使我们的手指点击,我们便不自觉地开始刷朋友圈和空间动态。还有那些闪烁的信息提示,忠实地反馈好友们的最新动向,于是潜伏于心底的惶恐和焦虑开始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恶性膨胀,我们开始怀疑自己是否错过某些精彩内容,滑动的屏幕仿佛永远没有尽头。  诚然,社交网络可以使人与人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通过网络,我们看不到对方的肢体语言及面部表情,这为对话增加了更多的可能性,以短信的形式交流,更易言当面之不敢言。微信的“附近的人”和“摇一摇”功能也许可以帮你找到一个志趣相投的灵魂伴侣,让你体会到现实生活没有体会过的被理解、被需要的感觉,空间说说和朋友圈也许是情感的发泄另一个出口。不可否认的是,社交网络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然而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雪莉·图尔克勒认为,“随着技术不断渗入我们的生活,人与技术之间的联系正变得越来越紧密,后者被赋予更多的权力,从而影响我们的决策、情绪和情感。”  我也曾无意成为网络社交的奴仆。在发出一条微信朋友圈或者QQ空间说说后,我总是忍不住掏出手机看一下点赞数,或是在评论区和朋友们进行互动。然而一周后,甚至是几个小时后,那些字句、图片又会被遗忘在时间的哪一个角落呢?后来我意识到自己太过于追求那种被关注的感觉,同时也明白了这些行为其实反映了现代人内心的空虚。  网络社交无形中会影响我们的决策和情感,同时它也是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的工具。网络社交平台让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和远方的亲人朋友保持联系,以解相思之苦;网络社交平台的群聊功能便于我们统一发送通知,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即使同学不在一个会议室里面对面围成一圈,也可以便捷地进行集体讨论。  社交网络的出现是为了方便人们的生活,而人因其拥有思想而独立为人。所以,在这个网络社交铺天盖地的时代,切勿成为网络的附属,被互联网所奴役。

  • 雪 原

    雪 原   若非迎面横冲直撞的寒风与脚下潮湿刺骨的阴冷时刻震颤着瑟瑟发抖的神经,她几欲迷失在这晦暗朦胧的雪原幻境。她走了多久?何时至尽头?皑皑白雪笼罩四野,一切变得空寂而陌生。  “叮铃———”邻座女孩的父亲载着自家姑娘慢悠悠地行过。  “丫头,大冷的天,叔捎你一程。”  “来嘛来嘛,咱俩挤一挤。”小伙伴亦盛情相邀。  她望了望叔叔冻得青紫的脸颊与红肿的双手,婉声道:“不了,谢谢您。我妈一会儿就来。您带着阿茹先回去吧。”  “那———行吧———你自己小心点。”  “嗯。”  她目送父女俩缓缓离去。雪地里,女儿紧紧抓住父亲衣角,父亲卖力地蹬着踏板,却又乐此不疲。  妈会不会来接我呢?刚刚只是撒个小谎罢了。她暗想。虽说这条路已独自走过千百遍,然而今天下雪啊,天又黑得早,妈会来的吧?  她低头看着深埋雪中的双脚,抬起,又是碎雪抖落一地。深深浅浅,每踩一处新雪就呼啦啦绽一朵心花。她埋着头慢悠悠地小步前进,像极了沙漠中觅食的鸵鸟。“一、二、三、四……”小小的身躯拖着笨重的雪地靴,身后是一串狭长的足迹。“……九十九、一百。”她猛然抬头,眼前除了茫茫雪原空无一人。复而垂头,闷声计数。“……九十九、一百。”她抬了抬眼皮,心沉了沉。“……一百。”万籁俱寂,唯闻怦怦心跳与呼呼喘息。她索性不再抬眼,似是要一头扎进这荒芜雪地……远远地,她望见家门大敞,热情非常。七姑八婆的嬉笑攀谈乘着烟囱四散的迷雾张牙舞爪。她默默走至灶房门口,顿了顿。隔着窗纱,隐隐看见母亲被姑婆们簇拥着,挨个儿演示在刚买的新式鏊子上烙薄饼。母亲手执刮板,轻推慢转,游刃有余。观者似着了迷,溢美之词接连不断。她已然忘记例行的“归来一报”,闷声不吭别过眼,踩着稀落的脚印穿过庭院,回卧室安安静静窝着。  昏黄的灯光下,课本上的笔迹愈发歪曲,蓦然成了一只只手舞足蹈的小人。她与这群小人大眼瞪着小眼,恍恍惚惚,不知时间过了几何。直至胃中咕噜作响唤得魂归,她这才起身出了屋去。  她走向灶房,却见得人走灯灭,空空荡荡。  “啊呀!丫头,怎么在这?咋从屋里出来了?”门外,五婆瞧着她,满脸惊讶。  她皱皱眉,快步向五婆走去。  “你妈正和咱烙饼呢,突然想着孩子没回来,一把掀了鏊子找去。怎晓得你早回了在屋里呢。你这丫头,回来不打声招呼。”  她忽而沁出一手心的汗,抬腿便走,“我找我妈去。”  五婆一把将她扯住,“别,黑灯瞎火的,雪又那么厚,别没找到反丢一个。”顺势推她进门,“清冷得很,你进屋去,我在这候着。”  轻轻挣脱五婆的推搡,她站到檐底,微倚着墙,却是不容拒绝:“我同您一道候着。”  “行吧。你这丫头。”无可奈何,五婆轻叹。  夜风呼号,她将棉衣裹紧,视线却紧盯路口,一分一秒未曾偏离。  不知怎的,她忽然想起父亲时常嗔怪的玩话。那时她仅于襁褓,父母各骑一辆脚踏车载礼回外婆家。母亲身体刚刚恢复,抱她于父亲车后摇篮内,才搁下她便哇哇大哭,抱于自己车后摇篮,哭声戛然而止。父亲望着严严实实包裹的女儿,哭笑不得。  若我和妈真有心灵感应就好了。她拭了拭有些发痒的眼睛。  “哎,丫头!你瞧瞧呐,是不是你妈?”五婆指着村口的一粒人影。  雪地里,是谁一深一浅向她们走来,自织的厨房帽尚未来得及摘。  “妈———”她顿觉喉咙酸阻,含着哭腔跑了过去。

  • 随笔

    随笔 金陵多嘉木,翡翠玉波平。萧萧风哀啸,巍巍树长青。鸿鹄声念切,常存未酬心。不如相决去,了却故人情。将辞何所弃,归来何所依?郁郁不得意,却向明月提。明月不知离人恨,锦瑟惊弦无人问。银烛对酒合欢醉,空负七尺男儿身。我欲笑语兰室向,任凭无情各分张。此情但问庭前柳,何纵柳絮断人肠?

  • 《悲伤逆流成河》:青春故事中的社会缩影

    《悲伤逆流成河》:青春故事中的社会缩影   导演:落落  主演:赵英博、仍敏、幸云来  类型:剧情/青春  正如它的名字,《悲伤逆流成河》这部影片,给人以压抑,给人以悲伤。  虽然观影前早有心理准备,但是当女主角易遥生病的秘密被大家知晓,看到她被孤立、被侮辱,心里还是深受震动。整部影片的高潮部分,即易遥自杀前说的一段话,让我深有感触:“你们动手的没动手的都一样,你们比石头还冷漠,你们又恶毒又愚蠢,你们胆小怕事,别人做什么你们就跟着做什么,你们巴不得世界上多死一个人,因为你们的日子真的无聊,因为你们觉得自己不会承担任何后果。”  正是她的这些话,让我意识到最后真正逼迫这个单纯善良的女孩决定放弃自己生命的,不是病痛,不是打骂,而是流言追随者的愚蠢、是旁观者的冷漠。  其实,易遥并不是一个脆弱、不理智的女孩。她也曾在顾森西的帮助下,尝试着勇敢地去反抗现实中的不公,重拾对生活的希望。可正当这一切刚刚向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顾森西的家庭发生了变故,这让易遥彻底被孤独和绝望吞噬。如果当时能有一个人站出来信任她,哪怕仅仅是听她解释,她可能都不会选择去用死的方式去证明自己的清白、去控诉施暴者的恶行。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部青春影片又何尝不是社会现实中霸凌行为的缩影。一个社会观察类节目《你会怎么做》,其中的一期节目就是模拟现实生活中校园欺凌事件中的场景,看看路人面对这样的场景时将会做出怎样的反应。然而,面对明显的欺凌行为,大多数人会选择冷眼旁观。值得庆幸的是,现实中并不会像影片中所表现得那么极端,还是有许多人愿意向被欺凌的学生伸出援手。或许旁观者是觉得这只不过是孩子们之间的打打闹闹,抑或是不愿惹祸上身。然而不管是何种原因,多数人最终还是选择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抛开电影的艺术手法,《悲伤逆流成河》其实是一个社会问题的缩影,赤裸裸地揭示了大人们不以为然的“小打小闹”的校园霸凌也有吞噬人的可怖力量。看似安好的生活其实隐藏了很多我们想象不到的阴暗。  或许我们多数人不像女主角那样饱受欺凌,无法切实地感同身受。但在每个人的青春成长故事中,我们有过悲伤,知道悲伤的滋味并不好受。以水而喻,一点悲伤就是一滴水,即使再小,也会湿了心。悲伤聚集,就如滴水汇集,到了极致就成了河,成了可以淹死人的深水潭。青春,本应是最美的花季,如果青春要与河流产生些什么联系,那也应该是应该花季少年们如同清澈河水中自由遨游的鱼儿。  愿冷漠与旁观走远。愿青春,不悲伤;愿鱼儿,自由遨游。 汉语1801宋佳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