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赓续文化命脉 绘就如画风景
    ——我校“十三五”文化建设回顾

    “文化引领是实现学校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十三五期间,学校立足实际、守正创新,传承和发扬百年办学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文化基因,致力于宽松、宽容、宽心、宽厚的文化建设,营造优雅、淡定、自信、从容的文化氛围,全力构建具有学校特色、时代特征的特色校园文化育人体系,助推高质量发展,凝聚前行力量。增“颜值”强“气质”打好思想文化底色2019 年秋季新学期,时隔半年返校的学生们忽然发现,“明德、厚学、沉毅、笃行”八字校训中的关键词尽收眼底:明正楼、厚勤楼、弘毅楼、笃学楼……楼宇换了姓名,道路也有了新的导视牌。 焕然一新的校园导视系统不仅成了师生们的“行走指南”,也凝练出百年办学中的底蕴和精神品质,凝聚成师生共同的“行动指南”。同年底,原南京化工学院老校门和原南京建筑工程学院老校门在江浦校区复建挂牌,老校友们有了“情感寄托”,在校生们挑起了传承的重担。 “老校门承载着光荣的历史传统和崭新的历史使命。 文化景观承载的历史文化元素,使得江浦校区的人文历史风貌更为厚重。 ”乔旭校长希望老校门能在江浦校区延续它们的风采,并将“不忘来时路,共筑南工梦”的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十三五”期间,学校持续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广泛开展弘扬时代新风行动,完善学校教育教学、科技创新,景观和文体活动等设施和场馆的建设和管理,利用公共空间开展文化教育和文明养成,文明校园建设受到南京市文明办的肯定和表扬,学校被列入 2019-2021 年度江苏省文明校园创建高校名单;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对学校教育思想、办学理念等精神内涵的凝练和归纳,开展各种形式的文明创建宣传引导,打造学校精神文化名片;利用重大纪念日、节日庆典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开展马克思主义经典普及、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活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通过讲座、报告会、公开课等加强对青年的价值引领。“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到灾难深重的祖国,90岁高龄光荣入党,一生培育了近 20 位两院院士……”2020年 12 月 7 日,化工学院冒顾政同学有了一个新身份:第二届“时钧园讲解员”,虽然只做过两次讲解任务,但对讲解词,他已熟稔于心,好像关于时钧先生的故事每天都在耳边传唱。 时间回溯到 2016 年 1 月,化工学院举办首期“传承时钧精神,争做优秀南工人”访谈活动,那时的主讲者还是时钧先生的老同事、老学生,王延儒、陆小华、汪绍昆等生动讲述了时钧先生“默默耕耘、严谨治学、爱党爱国、甘为人梯”的精神品质。多年来,在传承时钧精神的教育实践中,讲演者从 50 后变成了 00 后。两届时钧园讲解员、七届时钧精神演讲比赛中涌现出无数优秀学子, 他们在传播先进事迹中传承先辈精神;“时钧园”已成为学校爱国荣校教育、师德师风教育和学术创新教育的重要基地, 学校每年都会组织教师前往瞻仰、学习;“时钧班”创建活动持续开展,已有 13 个班级获得命名……时钧先生已经成为南工大人心中的一座精神丰碑,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润泽和支撑着全校师生,影响着代代学子。2020 年,女垒精神专题片与时钧精神专题片同步上线。近年来,学校“垒球热”持续升温,垒球成为学生“抢占”的体育公选课;垒球文化节和大学生垒球联赛也成为学校每年必办也最受学子们欢迎的重要活动;研究生支教团的同学们还将垒球运动带到云南宁洱镇中学,让山里的中学生接触到垒球文化;大学生也将垒球文化作为大创项目,并在参加“创青春”大赛夺取金奖……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多年来, 一代代女垒队员们用“奉献、拼搏、坚韧、协同”的精神品质激励着南工大学子自强不息、追求卓越。时至今日,女垒精神已成为学校宝贵的精神文化资源,在第四次党代会报告中得以彰显,并被列入学校获批的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 A 类建设高校文化建设重点项目。强“责任”重“实践”增添特色文化亮色景色秀丽的浦园,每逢重要活动,总会有一群“红马甲”来增亮添色。 校红十字救护队、研究生支教团、法立方志愿服务队、青年志愿者协会、法立方志愿服务队……这些南工大人耳熟能详的队伍,像一个个“火种”,点燃青年学子乐于奉献的精神,坚定了他们坚持人道的信仰。校红十字救护队每年为南京马拉松赛和大型公益活动 “为爱行走” 等多项校外活动提供千余名红十字救护员。 南工大研究生支教团目前已招募 9 届, 累计选拔 88名优秀的大学生志愿者,分别赴云南宁洱镇一中、四川黄丹学校、 利店中学两地三校开展支教工作。 “法润青苗———法立方三进普法志愿服务”项目团队分类别、多路径、更精准地开展青少年普法服务,四年来,累计开展普法活动近 200 次,直接服务青少年 2 万余人,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团中央等国家部委肯定,斩获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近年来, 学校高度重视青年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培育,将学生参与公益服务作为毕业的必要条件。”据校团委书记王郁超介绍,2016 年,校团委实施面向全体学生志愿精神普及与服务能力提升的“志善青春”计划,从志愿服务的体系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项目建设等方面强化青年志愿服务工作。 目前 70%以上的在校学子成为注册志愿者,五年来,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五千余项,数十万余人次参与其中,直接受众近二十万人次。另一批南工大学子则将“责任”写在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实践之中。 五年来, 学校共组织近千支队伍约 10 万名学子投入“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当中,他们分成理论普及宣讲团、国情社情观察团、教育关爱服务团、美丽中国实践团、科技信息服务团等,分赴全国各地开展社情民意调研、 参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参加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宣讲红色文化等,在实践中启迪智慧、砥砺品格、绽放青春。创新创业文化是学校另一张亮丽的名片。近年来,“通过双创教育来提高青年学子的创新意识、 创业精神和创造能力”已成为全校上下的共识。 学校持续构筑创新创业教育体系,SYB 和 GYB 等创业类课程、 大学生创新实践开放项目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大学生科技创意竞赛和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竞赛体系、师生协同科研的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预创业孵化园、创客梦工厂、大学科技园等平台的搭建,推动着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8 天在线”是很多南工大学子最熟悉的创业典范,团队项目在学校预创业孵化园、南工劝业公社先后孵化后,成为南京市首批培育独角兽企业, 如今, 已成为中国校园 O2O领域的领先企业,成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范本,并于 2015年、2016 年先后获得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2017 年,我校相继获评“国家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和“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2018 年底,校第四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奋力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创业型大学”新的战略目标。 “以创业型大学为奋斗目标,既是对历史的传承,也是对现实的透视,更是对未来的畅想、对使命的担当。 ”校党委书记芮鸿岩说道。从“舞台”到“广场”提升校园文化成色“这所工科院校散发着别样的人文气息。”因丰富的第二课堂美育实践,媒体常常这样评价我校。2016 年,我校被评为全国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试点单位,并成为七所顾问高校之一。在“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引领下,学校构建了美育第一课堂通识课、第二课堂美育精品课程、社团美育教育系列课程三位一体的美育课程资源。钱理群、 阎崇年等百余位著名学者走进明德大讲堂、艺馨讲堂、周末艺苑;话剧、昆剧、音乐剧等形式多样的高雅艺术定期登上学校舞台;音乐会、迎新晚会、十佳歌手大赛轮番上演;“真经乐学”“实践乐行”“创新乐研”“文体乐娱”“奉献乐善”“网宣乐 E”等主题文化活动长年不断……学校坚持思想性、知识性、参与性相统一,坚守高雅、厚重、和谐的文化品位,分层分类、项目化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为青年文艺需求搭建了广阔的舞台,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获得师生广泛认可。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还涌现出一批优秀的艺术团队:大学生艺术团交响管乐团多次走进兄弟院校和中小学演出,被授予“江苏省省级优秀大学生艺术团”称号,编创的交响管乐音乐会、音乐舞台剧等多次中标江苏省高雅艺术进校园项目;校手狮队登上央视,将江苏非遗“永宁手狮”发扬光大;国术、龙狮、双节棍等俱乐部社团成为广大学子展现青春活力的重要舞台……“无体育不教育。”一年一度的校园马拉松和校运动会成为不少学子大学中独特的记忆。 每年的校园马拉松一经发布,名额随即被抢空,专业运动员与跑步爱好者一起、教职工带着孩子、校友返校加盟,这里已然不是户外运动者专属的“舞台”, 而成为最受广大师生欢迎和期待的群众体育活动,成为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载体。2018 年, 学校开始举办 U-RUN 校园跑步 & 健身盛典,全校师生们沉浸式体验了健身时尚和运动魅力,新潮的健身盛典活动一度登上各新闻和视频网站热搜排行榜。为引导广大学生加强体育锻炼,营造追求卓越、积极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学校高度重视群众体育运动的发展,构建起以阳光长跑、品牌赛事(校运动会、校园马拉松、健身盛典、棒垒球文化节)以及校园体育常规赛事为三大板块的大学生阳光体育活动体系。 五年来参与人次约达十万人次。朱琳

  • “ 夜 空 中 最 亮 的 星 ”

    “我在南工大已经求学十年了,从本科毕业跨专业考研、攻读博士,到美国访学、留校做博士后,刘老师都是我人生的导师和指路人。”对于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博士后朱森强来说,刘睿老师就像...

  • 学生工作处:
    创建“四型”部门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秉持‘爱与服务’理念,以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和效能型’部门为目标,努力提高学生工作水平,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在机关作风建设大会上,学生工作处处长黎能进发言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