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晓峰:精雕璞玉的工匠

    他是一位80后教师,潜心教学研究出一套方法让枯燥的理论课程变得生动有趣;他以严格出名,上过他课的同学都对他的“随堂测”和严要求印象深刻,并颇感受益;他在学生中很有人气,学生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小牛”老师,他是城市建设学院副院长、校第十三届师德十佳牛晓峰老师。“考核只是手段,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才是目的”2011年9月,刚入职不久的牛晓峰老师担任《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课程》的教学任务。初登讲台,牛老师面对着教室里一百余双对知识充满渴求的眼眸,油然而生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但是时间一长,细心的他发现了“端倪”。课堂上,学生抬头率不高,一个问题抛出,回应者寥寥,学生们的眼神从求知若渴变成了茫然涣散……牛老师没有被“挫败感”打倒,而是坚信“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他想了很多办法:引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变枯燥的专业语言为趣味的网络语言,甚至还换了个发型来调动学生的兴趣。然而,事与愿违,“讲课就像烹饪一样,当你想尽各种办法把一盆菜炒得色香味俱全的时候,最后却发现,问题不是饭菜不香,而是对方根本就不想吃饭。”牛老师说,“那种感觉真的很让人沮丧。”大课堂填鸭式灌输,忽视了学生个体的接受能力,学习的知识没有及时地得到巩固和消化,于是跟不上课程进度,时间一长,学生自然就对课堂失去了兴趣。分析原因时,牛老师发现,这是专业课大课堂的通病。当学校试行“小班化”教学改革时,牛老师率先申请进行小班化教学改革,将一个百余名学生组成的大班,拆分成三个分别由三十几名学生组成的小班。同时,牛老师对自己的课程安排进行了调整,根据学校小班化教学中“学生的平时成绩在期末成绩中占比不低于60%”的要求,他安排学生每隔4周进行课堂分组汇报,采用学生互评的方式进行考察评分,并安排随堂考核,让学生当堂巩固知识。种种举措实施下去,学生抬头率明显提升,课堂上都不敢也不愿走神。“学生在下面干什么,老师在讲台上都能尽收眼底。一发现谁注意力‘溜号’,我会通过眼神交流及时提醒,‘牵’着学生跟着我的思路走。”牛老师说。“小牛老师的课堂信息量大,他会主动抛出问题并引发学生思考,充分调动我们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李兴坤说。一次课间,学生们私下的 “抱怨”———“小牛老师的随堂测太恐怖了,上他的课压力好大”被牛老师知道后,牛老师随即在全班范围内进行调研,最后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调整了考核时间,变随堂测为下次课堂的课前测。“让基础稍微薄弱的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对知识进行有效的消化和吸收。考核只是手段,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才是目的。”谈及教改探索与实践,牛老师笑着说。“点燃学生人生理想的‘引擎’,让学习效率产生质的飞跃”熟悉牛老师的人都知道,他教书育人坚持 “三不”原则——不忽视细节、不推卸责任、不失信于人。“三不”原则是他对自己做人做事的内在要求,也贯穿于他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在与学生开交流会的时候,学生往往在最后一页PPT上写“感谢聆听”的字样,每次牛老师都会直接指出“聆听”一词不妥。“‘聆听’多用于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学生是在面对专家学者作PPT汇报时,这样用词有失尊重。”牛老师坦言,“这一点也是传承于我的导师,他是个完美主义者,同门都说我跟他太像了。”因为同时担任着行政职务,牛老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对自己要求严格,尽管鲜有闲暇时间,但重信守诺的他从不失约于学生。他说:“只有深入到学生中去,多跟学生交流,才能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展、近期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牛老师很善于指导学生,学生们大四毕业设计选老师时,牛老师人气最高,班上好多同学唯恐‘抢’不到,早早就联系了他。”李兴坤说,在牛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毕业答辩时,他带的学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一位专业课学得比较好的学生在一个周日给牛老师打电话请教问题,牛老师关心地问他为什么周末不休息,当听到学生说“要与这门课死磕到底”后,牛老师化繁为简地为这位同学分析了思路,并就提高这门课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率作了详细指导。“这门课理论性特别强,需要适时点拨。”牛老师说,“我们的学生在高中阶段的成绩都很优秀,来自江苏的学生,排名都在全省前20%-30%,他们身上有一个共性,那就是都有一个名校梦,我们作为老师要善于用此激发他们不甘平凡的拼劲。”深谙学生心理的牛老师表示,学生有更高追求的意愿就是学习最大的动力。“给学生创造条件,多‘灌输’一些学科前沿知识,多介绍一些行业的动态给他们,点燃他们向前奔跑、追逐人生理想的‘引擎’。”牛老师表示,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会使学习效率产生质的飞跃。“学生是块‘璞玉’,老师要将他们雕琢成器”在辅导学生备战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时,牛老师希望学生主动探索并能提出自己初步的想法。“我喜欢用 ‘璞玉’来比喻学生自己的创意和想法,‘璞玉’是最难得的,一旦他们想法确立,我再根据自己的学识、经验来加以雕琢,给他们提出专业方面的优化建议,这是我对‘大创’精神的理解。”牛老师说,“当然我的科研项目也可以给学生做,但这种就像是 ‘喂给学生吃’,学生就会失去主动探索的机会。”牛老师每周会给学生开讨论会,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去观察身边的事物。他会因为担心学生没有想法而感到焦虑,也会耐心安慰学生:“不要急,实在不行,老师这边的idea可供你借鉴。”事实上,在他的引导下,学生都能提出自己有创意的想法。有一个叫肖懿的学生,她提出把建筑消声材料用于建筑围护结构的降温,从而降低建筑空调系统能耗、实现建筑节能。牛老师觉得这个想法特别有创新、有价值。可随着研究的深入,学生仅有的“大创”经费无法支撑后期的相关开支,牛老师就用自己的科研经费来补贴学生做“大创”项目研究。“对于这种主动性非常强、非常有创造力的学生,我非常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去辅导和帮助他们。”牛老师说。最后,肖懿花了一年多时间拿到了这个发明专利授权。事实上,一般发明专利的授权周期长、难度大,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仍需要两到三年才能拿到。“我们学院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在全校名列前茅。”牛老师言语中掩饰不住自豪,“肖懿当时凭借优异的成绩保送到了湖南大学读研,真心为她高兴。”在学生眼中,牛老师既是良师也是益友,他身上既有学者的儒雅,也有教授的风骨。他对教学的认真严谨和对科研的孜孜以求,都深深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人生选择。对此,牛老师说,这可能源于自己受到了家庭的熏陶。牛老师的父母、姐姐和爱人都是教师,目前他的整个家族成员中共有13位教师。2011年,牛老师入职我校,当时月工资收入只有2750元,与他做博士后阶段的收入相差悬殊,他的父亲就跟他谈心。“交流中,父亲感觉我话语间有点抱怨,就提醒我,教好学生是第一要务,不要被其他因素影响。”现在,已经担任副院长的牛老师说,“父亲担心我脾气急躁,便语重心长地告诫我,做工作要讲究方法,不能当众批评同事。”“在我看来,每一个人都是一块‘璞玉’,老师的使命就是做好一位精雕璞玉的工匠,立德树人,育人成器。”采访最后,牛老师如是说。 

  • 张振忠:将课堂与人生细节化的课程设计老师

    “来,材科1801班第一组和第二组过来集合……”顺着声音望过去,只见有着一丛白发、身着老式夹克、眼睛弯成月牙的张振忠教授正慈祥地朝我们招手,催促我们集合。“老师好。”同学们...

  • 我校举办时代楷模赵亚夫先进事迹报告会

    “我已经80岁了,但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践行自己入党时许下的诺言。为了实现乡村振兴,我会继续坚持下去,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为农民服务一辈子!”5月12日,时代楷模...

  • 用活用好“江苏符号”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当陈毅元帅的《梅岭三章》从新四军纪念馆原馆长孙国栋口中念出时,学校博雅堂内近千名师生无一不为之动容。革命前辈在血雨腥风年代坚定的政治信仰、积极乐观的革命精神深深感染了大家。5月8日下午,省委宣讲团成员、盐城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主任、新四军纪念馆原馆长孙国栋应邀来我校为师生作“学习党史军史,传承‘铁军’精神”专题报告。孙国栋从党史学习教育与“铁军”精神、“铁军”渊源和新四军历史、新四军“铁军”精神的主要内涵和传承“铁军”精神汲取奋进力量等四个方面作了深入讲解。孙主任通过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革命前辈所撰诗词及民谣歌曲等生动事例,深刻阐释了“铁军”精神的主要内涵———“听党指挥,铁的信仰;报国为民,铁的担当;英勇顽强,铁的作风;执纪严明,铁的纪律”,再现了新四军曲折发展的光辉历程。“孙老师的报告‘有论’‘有据’‘有情’‘有趣’,语言既深刻又生动,为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党史教育课。”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化工学院教师第五党支部副书记石丽芸感慨地说,“听了报告,我进一步了解了新四军可歌可泣的历史,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铁军’精神的丰富内涵,我们要自觉传承‘铁军’精神,在奋进新征程中汲取精神力量。”“新四军与百姓鱼水深情不是天生而就的,而是用心培育出来的,这对我们有很深的启迪作用。”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成员、先进材料研究院党委书记马明辉动情地说,看到新四军当年制定的“上门板捆稻草,房子打扫干净,进出要宣传,说话要和气……”这些“十大注意”时倍受触动。“从这些‘细节’中,可以看出新四军对老百姓的体贴与关爱。”校广播台台长、大学生菁英人才学校学员丁维康表示,在看到陈毅元帅1936年夏写于赣南的游击词“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时心情很沉重。他说:“我们生逢盛世,肩负重任,一定要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新四军‘铁军’精神是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江苏符号’之一。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我们要用好用活江苏丰富的党史资源,持续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校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副组长、党委副书记崔益虎表示。

  • 图片新闻

    我校在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斩获两项一等奖,其中原创话剧《碟中谍》获艺术展演类全国一等奖,并获优秀创作奖,成为全省获此殊荣的5所高校之一,《烘干行李箱设计》获艺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