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成长助航为未来蓄力

    阳光倾洒,不经意间,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已春意萌动。一月有余,我们欢度完春节,又迎来了一个新学期的开始,校园内也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气。疫情防控下的校园新生活微雨众卉新。开学初的小雨冲走了冬日的严寒,春天的温暖已触手可及。与往年不一样的是,这学期各个年级都是分批返校,省外返苏学生需要提早一个星期返回。3月3日上午,学校对1.8万名省外返苏学生进行了核酸检测,整个过程有条不紊、秩序井然。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前两个星期学校实行线上教学,广大教师充分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中国大学MOOC平台、钉钉等平台和软件,结合微信、QQ等实时通讯工具,精心开展在线教学和辅导。面对线上学习,同学们也丝毫不懈怠,以积极的态度应对课程,扎扎实实学好每一节课的内容。“虽是网课,但是大家的课堂讨论却很热烈,线上交流问题和心得也很方便。”计2003班李颖说,自己用心记录的电子笔记在年级群里“疯传”。热情打招呼的食堂叔叔、阿姨,让回校的同学们感受到了温暖,热气腾腾的饭菜也让食堂有了家的味道。每到饭点,各个食堂门口都会有工作人员对每一位进入的师生进行体温检测。不过,随着疫情状况的好转,食堂餐桌上的隔离牌已经撤掉。返校后,会计1904班的王自远终于在北苑吃到了心心念念的铁板饭,听到食堂阿姨面带笑容地喊道“小伙子,又来吃铁板饭啦”,王自远的心里暖暖的。丰富的线上课堂、暖胃的美食、美丽的校园……大家对新学期新生活充满了期待、充满了信心。大四最后一学期的冲刺新学期开始,准毕业生们也将要离开校园,奔向下一个征程。新学期,他们要准备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有的还要准备考研复试、出国读书申请等。选择毕业后直接工作的同学们,有的还在寻找中意的单位,有的已在相关单位实习。那些已经拿到了理想offer的同学们正在一边准备毕业,一边规划美好的职场生活。社会1702班金思潼已签约深圳字节跳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并在公司开始了实习。在求职过程中,金思潼也与许多找工作的同学们一样,遇到了或多或少的困难。面对这些困难,她没有退缩,而是选择向同学和往届的学长学姐进行咨询,从中提取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教训。她表示,在求职过程中,心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一投出简历后即有回报是一种“幸运”,投出简历后“石沉大海”是常态。哪怕笔试通过了,也还要面临复试、面试等层层筛选。金思潼说:“参加春招的同学们,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能因为挫折就放弃,而要善于总结经验,以积极的状态面对每一次机会。”“相较于本专业,我更倾向于从事教育行业的工作。”工程1702班的王慧说。王慧在大学期间有过多次家教和在教育机构实习的经历,这使得她想在毕业之后从事相关工作。王慧已经向学而思、网易、有道、作业帮等教育类相关企业投递了简历,并通过了部分企业的第一轮筛选。目前,她正在一边学习相关知识,一边继续准备接下来的面试。从全国各地到南京工业大学的校园,从轻松惬意的寒假到紧张充实的课堂,新学期,他们已经准备好了。 张宇 李维嘉 程子乔

  • 一束光也可照亮半边天

    冰心先生曾言:“成功的花,人们只羡慕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每位女性,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光芒,也同时经历过逆光时的刺痛。在校园之中,桃李年华的女生们,也用自己奋斗的身影,形成了一束明亮的光,照亮着前行的道路……李逸平:“创新之光”照亮理想在校期间,她多次获得校特等奖学金、一等奖学金;在保持优异成绩的同时,她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获得了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三创赛江苏省 (赛区)三等奖等优异成绩;如今她已经成功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她就是来自海外教育学院机械(国)1801班的李逸平。“学习是学生的本职。”这是李逸平对自己在学习方面的提醒和要求。“坚持每周定计划,并细化到每天,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节奏切实执行。”谈及学习的“秘笈”,李逸平表示。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李逸平不仅课内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而且还以617的高分通过了六级考试,以7.0的总分通过了雅思考试。为了不断地充实自己、挑战自己,李逸平选择了创新创业这条道路。大一时加入了校创客协会,大二时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机甲大师赛。“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应该尽早得到培养,所以我们就想从线上机器人教育开始做起。”在接触到大疆公司给中小学生进行的机器人培训后,李逸平产生了创业的念头,于是和几名计算机、金融专业的同学一起,创办了南京未知数智能化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网页图形化和仿真的方式,设计机器人制作课程,帮助学生完成一个个小车的制作,他们还以此申请了软件著作权。“这个过程对我来说弥足珍贵。我认识到了很多优秀的人,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宝贵的精神品质,这些都激励着我不断前行。”她表示。“Stayhungry,Stayfoolish.”这是李逸平的座右铭,翻译成中文是“好学若饥,谦卑若愚。”这位女生用拼搏努力累积发展的高度,用创新创业延伸理想的长度。李逸平黄显惠:“志愿之光”照进内心她是来自食品与轻工学院轻化1901班的黄显惠,她热心公益,助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拥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因突出的社会实践成绩,大二时就获评“2020年校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身为一名“00后”青年大学生,在2020年年初疫情防控期间,她选择勇敢地站出来,在家乡做一名疫情防控工作志愿者,为抗击疫情尽了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她线下协助村委工作人员共同战疫,写宣传标语、贴横幅、录制并巡村播放抗疫相关音频、视频,完成全村二十三个生产队七千多人的健康排查,制作、发放临时出入证,做好“五户四联”的工作。“你是否感到过害怕?”“你是否有过退缩?”当问及黄显惠在疫情防控期间的感受时,她很轻松地回答道:“工作很忙,也很充实,根本没有时间考虑害不害怕的问题,过程中也会有些人不理解,甚至会有人辱骂我们,但是既然接过了组织交代的任务,我们就要义无反顾地守好这道门。”2020年11月之前,黄显惠的家乡广西桂平市麻垌镇南乔村还是贫困村,这名从初中开始就接受社会资助的女孩再一次站了出来:她想为家乡的脱贫攻坚做点什么。2020年暑假期间,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的小帮手,黄显惠在村委会开始了与扶贫相关的工作。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她走遍了全村三百多家贫困户,整理台账、发放明白卡、验收农业生产情况、给予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温暖……就这样,她从一个什么都不了解的大学生,变成了能真切感受乡亲们需求的“小村官”。黄显惠心中一直坚守着这样的一个信念:做公益事业,是一生的事情,比起要做到多高,更应该关注能走得多远。不平凡的2020年,见证了一位女生的奉献。黄显惠校大学生艺术团礼仪队:“魅力之光”照向他人南工大礼仪队创立于2000年,隶属于校大学生艺术团,是由校团委直接管理的校级组织,也是校大学生艺术团下属团体最早创立的学生团体。成立以来,礼仪队出色地服务了校内百余场重要活动。活动涉及全国性比赛、大型节庆和竞赛颁奖等。礼仪队的指导老师和同学们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次志愿活动,她们的工作也得到了学校、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充分展现了我校青年学生积极向上、向善、向美的风貌,成为了学校一张靓丽的名片。礼仪队一周要进行三次训练,除了要通过头上顶书、两腿夹纸、两手端平等来练习形体姿态外,她们还要不断练习笑容、眼神等面部姿态,不断地进行静态训练,大家已将这些动作转化为了肌肉记忆。一位大三的礼仪队成员表示:“刚来时,我其实有些胆怯,我不会化妆,穿高跟鞋也站不稳,走路如果不扶着就会摔倒。”现在的她,早已从当年那个大一的懵懂女孩,变成了一名能够穿着高跟鞋健步如飞的学姐。由于长时间的练习,礼仪队姑娘们的脚后跟也磨出了厚厚的老茧,小腿也因为长时间的站立而发生了静脉曲张。但她们没有退缩、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了坚持、选择了服务。“是因为容貌、身材等外在的美丽形象才得以吸引目光?”在面临质疑时,她们选择了嫣然一笑:“这是美与力量的结合、是长期坚持的结果,更是自我努力的最美呈现。”校大学生艺术团礼仪队        无论处于何种角色,每个女性都努力地散发出自己的那一份光、一份热和一抹靓丽的色彩。她们是美丽的、灵动的、坚强的,也是独特的,无法被定义的。她们用拼搏、用奉献来释放自己的风采,来诠释属于自己的美丽。 李维嘉 徐佳扬

  • 为生活增色 为成长添彩

    常浩然:“红马甲”照亮社区疫情防控第一线“我很高兴成为返乡人员归来后看到的第一张面孔。”今年寒假,法政学院社会1902班常浩然毅然加入到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主动担任起外地人员回乡登记和后续跟踪工作,成为返乡人员归来的第一道防线。2020年底,还在学校的常浩然偶然间看到一条消息,家乡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伙牌镇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社会组织进社区、招收社区志愿者活动。关注到这个信息后,常浩然第一时间联系了家乡的社会组织,及时表达了自己想要为家乡、为社区做点事的想法。1月底,常浩然寒假回家后,在做好信息报备和核酸检测后,就迅速担任起外地人员回乡登记和后续跟踪工作,并与社区常驻项目社工一起,学习社区工作具体内容、实地走访并慰问社区内五保户。引导返乡人员填写相关信息、密切关注返乡人员的核酸检验情况、与社区居委会人员对社区所辖各小区和村庄进行疫情防控指导……在对五保居民进行调查时,常浩然认识了社区内一位双目失明的青年,社区在得知他早年不幸得病致使双目失明后,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为他募集资金购买了一批小羊,他也依靠幼时经历和常年摸索,在村里依靠放羊为家庭带来一些收入。“社区从未放弃过他,他也从未放弃过自己。”常浩然说,通过对社区的走访,他看到了双目失明却自力更生的坚毅青年,看到了积极向上面对生活的独居老人,看到了主动承担起照顾老人晚年生活的侄儿、侄媳,也看到了人民的精神、社区的温度,“我从未如此强烈地感受到社会工作专业的重要,也从未强烈地感受到责任的重量。”马悦程:为西部贫困教育撑起一片“蔚蓝天”年初临近寒假时,很多人都背起行囊匆匆忙忙走上了回家的路,但在云南省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有这样一位南工大人,他选择留在支教地,未能回乡与家人团聚。他叫马悦程,是我校第二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家在东北的马悦程从母亲工作的防疫站了解到,家乡疫情防控形势不容乐观,为了保证来年支教工作的顺利开展,马悦程和父母商量后,决定响应政府号召,留在支教地过年。第一次一个人在异地过年,焦虑和落寞难免涌上心头。他说:“一开始还是有些不适应,但我慢慢地调整自己的心情,试着融入到当地过年的气氛当中。”听说马悦程要留在云南过年,当地的老师以及团县委的书记纷纷邀请他到自己家里一起过年。他的母亲也宽慰他在外面照顾好自己,春节的时候多和家里打个电话、通个视频。亲人的鼓励让他逐渐释怀,他笑着说:“此心安处是吾乡。”听说小马老师今年无法返乡过年,班里的一位学生邀请他到家里吃杀猪饭,饭桌上,学生的父亲喝了点酒,略带醉意地拉着马悦程的手,将这句话重复了一遍又一遍:“老师,我念的书少,平时孩子问我一些学习上的问题,我也不懂,这些事情以后就要多 麻 烦 老 师 你了。”他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握着学生父亲的手安抚他说:“这是我作为老师应尽的职责。”学生父亲的期许,让他更加清楚,三尺讲台肩负的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有改变这些孩子人生之路的使命与担当。寒假留云南期间,马悦程还作为志愿者参加了当地团县委举办的关爱社区留守儿童的活动,与其他志愿者一起给孩子们讲解了寒假安全主要事项。“很多孩子的父母大多常年在外务工,家里只有爷爷奶奶一辈,他们真的很需要社会更多的关怀与帮助。”马悦程试着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教他们如何防火、防煤气中毒、防网络诈骗等知识,他还与其他志愿者一起给这些留守儿童带去许多暖心的小礼物。隆冬过后,便见花开。马悦程的支教故事还在延续,关于爱与责任的故事也将一直延续下去。程子乔:用脚和笔绘就“金灿灿”的梦想“选题、采访、撰稿、校对……原来作为学习之余的文字工作现在占据了我每天的大部分时间。”程子乔说道。这个假期,他没有像大部分同学一样回家过年。作为一名准毕业生,程子乔来到了南京日报社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实习,亲身体验了当一名“真正”的记者的感觉。程子乔原来是校融媒体中心大学生记者团团长,在校期间他曾参加过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台等其他学生组织。虽然有过校园媒体工作的经历,但是他觉得和一名真正的记者仍然间隔着“学生”二字。这是他选择来媒体实习最主要的原因。“我有一点晕船,江面上的风也很大,但还得一步不离地跟着。”程子乔说,在一次外出采访时,他需要跟随某队执法人员到一个个码头进行夜间突查,他们坐着巡逻艇从晚上九点钟一直巡查到了凌晨。虽然那天的巡查并没有出现如电影桥段一般紧张刺激的追逐,但这段经历着实令他印象深刻。他说:“新闻需要用脚步丈量,用事实说话。”每一条新闻线索都可能蕴含着机遇,每一个新闻人物都可能隐藏着故事,新闻工作者需要做的便是跟踪和记录。短短一两个月的时间,程子乔跑遍了南京的大街小巷,从高校新闻现场到社会新闻发布会现场,从公交巴士到大小车站。“我这2个月走过的南京街区比过去4年加起来的都多。”他说道。他跟随公交车上一群特别的“乘务员”,记录下他们的工作生活;拜访两会代表,传递了南京代表在两会上的声音;参加教育新闻发布会,给学生家长带来教育新动向……实习期间,程子乔一共在《南京日报》《金陵晚报》和“紫金山新闻”APP等平台发表了10余篇新闻作品。“致力于记录下这座城的点滴,传播出最强音,写出有温度、有影响、有力量的文章,这是我们需要做的。”程子乔说道。虽然,在此期间,他也有过迷茫、有过烦恼,但这段实习经历让他成长了许多,他不仅积累了新闻媒体的采写经验,也更加明确了自己未来的航向。李维嘉 程子乔 南工研支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