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达人才工作“军令状” 做到有信心 有决心 有恒心黄维校长主持召开2014年首次院长联席会

期次:第243期    作者:新闻中心   查看:48

  本报讯 继去年底全校人才工作推进大会,明确重点、厘清思路、奏响我校人才工作号角后,3月13日上午,校长黄维院士主持召开新学期首次院长联席会,专题推进“6551工程”可谓是下达了人才工作“军令状”,有细化要求,有路径指导,再次表明学校推进人才工作的信心、决心与恒心。
  把脉分析现状 聚焦引进学术领军人才结合科学研究部常务副部长黄和汇报的我校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情况,黄维校长明确指出学校要引进学术领军人才,打造人才高地。他指出,当前,我校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数量方面与兄弟高校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与我校学术型人才的架构不尽合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高水平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一个学校发展的生命力,谁拥有学术大师,谁就能迅速建立学术品牌、占领学术高地、引领学术创新、获取学术话语权、提升学校综合实力。黄维校长要求各学院领导班子要全面分析把脉人才工作现状,更要注重引进学术领军人才,而不是仅着眼于助手型人才,切实提高引进人才的质量。
  明确“6551工程”规范管理助推引育人才人才工作要做到“有的放矢”,有目标,才能有压力;有压力,就能激发动力。黄维校长明确指出2014年要大力推进“6551工程”,也就是要引进6名院士,50名长江学者或杰出青年教授,50名青年拔尖人才,1000名海外优秀人才。黄校长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国家发展和振兴依靠人才,要把人才工作抓好,让人才事业兴旺起来。我们高校的发展,更需要高水平的人才。”
  结合人才资源部常务副部长刘永福就人才工作推进落实情况及人事管理的相关工作的汇报,黄维校长要求规范管理,服务引育人才工作。在听取了部分学院院长谈到在人才工作推进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与难点时,黄校长要求相关部门从落实待遇入手,从营造发展环境入手,从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入手,规范人才引进程序的同时,尽可能地简化、优化,切实为各类人才做好服务,促进高水平学科团队的建立,为更好地形成学科优势夯实基础。一句“学校今后也将对引才、育才、用才不力的干部,启动必要的认证系统,恢复年度考核机制和相应的问责机制”掷地有声。
  分类指导 环境营造 牢记三个要点学校人才工作要引培结合,引育并重。对此,黄校长提出三点要求,第一,高端人才的引进要有一追到底的狠劲和一往直前的勇气。千军易得,良将难求。在与其他国内主流高校相比,我们在引进人才方面还有诸多不足,目前还没有形成高原领地、高峰成群的良性学科发展态势。要产生更多的科研经济,就要抓好领军人才的建设和服务。各学院要积极行动起来,打破小富即安、闭关自守的思想禁锢,创造条件、以高端引领为导向,引进有海外教育背景的领军人才,切实推动人才队伍的建设。
  第二,青年人才的培养要有始终如一的韧性和壮志凌云的志气。青年教师无疑是我校的宝贵财富、未来学校学科发展的希望,更是学校发展的增长点、生力军。南工要发展,更要加强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所以我们最近出台的很多政策都是为了吸引和留住青年人才。学校要营造青年教师有人关注、被人认可、受人尊敬的氛围,以实实在在的条件,全心全意的服务,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成才创造条件,营造氛围。让青年教师的发展,有事业平台、有成长环境、更有情感认同。要着力加大对现有人才的培养力度,无论是引进人才还是青年教师,都要始终坚持“两条腿”走路,培养好人才。
  第三,引进人才的环境营造需要持之以恒的干劲和锐意进取的朝气。高端、杰出的人才看重的并不是待遇,而是有一个可以施展才华的平台。所以我们在人才工作上,不要过于追求短期效益、急功近利,而要营造一个健康的人才成长环境,建立起服务人才干实事、激励人才干好事的机制,让教师从跑项目、跑经费、跑奖励中解放出来,把更多地精力放到学术科研中去。
  副校长巩建鸣出席会议,指出要进一步落实黄校长的指示,全面推进人才工作。校办、人才资源部、教务处、科学研究部、研究生院、计财处负责人、各学院(部)负责人等相关人员参加会议。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