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阅读

期次:第422期    作者:增材2301汪依帆   查看:29

我是一个喜欢阅读的人。虽然已经记不清第一本启蒙读物是什么了, 但我仍然记得,在我上幼儿园时,每天晚上,母亲捧着书给我讲睡前故事。

或许就是从那时候开始, 我对文字产生了一种奇妙的感觉,想要理解它们,了解它们背后的故事。

在刚刚学会拼音的时候,我就会抱着满是注音的书看了。即使读得磕磕绊绊, 不太能理解其中的意思, 我依然乐此不疲。 自己完整看完的第一本书,是全注音、配了很多精美插图的《安徒生童话》,那本书被我翻了一遍又一遍,直到翻得书角打卷儿都没舍得放下。

后来再大一些,日常的字都认了个七七八八,我开始囫囵吞枣,只要是能找到的书都看,探案故事、冒险故事、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等各种类型的书来者不拒。 小学时,学校有图书馆,班级有图书角,我是那里的常客。我还阅读了人生中的第一本恐怖小说 《你的生命只剩 24 小时》。 读完它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经过黑暗的路段都会心惊胆战,哪怕是回家路上的那条熟悉的巷子。

记忆中第一次阅读的“高潮”是在小升初的暑假,没有作业,母亲买了很多书,我搬了一张板凳坐在家门口,几个小时就能看完一本书。路过的同学跟我打招呼都听不见,我甚至被调侃“你还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啊”。我阅读的速度很快,恨不得一目十行,哪怕是“一箱书”也会很快被我看完。

那时离我们家三站地的地方,有一家不算小的新华书店,走过去大概四五十分钟,整个暑假,我每天都会甘之如饴地过去“打卡”。从书架上取下一本书,席地而坐,捧起书就开始“大快朵颐”,周围都是和自己一样安静阅读的人,在那种氛围下阅读,真的是一种享受。

上初中之后,课业渐重,但是我依然热爱并坚持阅读。 每周上学时最盼望的就是体育课,体育课上,大家通常是先集体热身,跑一圈后就进行自由活动。 这时,我就会拿出提前准备好的书,坐在操场边、树荫下,沉入书的世界。风拂过树梢沙沙作响,整个世界都显得安宁美好。那个时候我疯狂迷恋《哈利·波特》,尽管它的系列一本比一本厚,但我硬是靠着体育课和每天睡前的短暂时间,在一年内读完了一整套书,那种阅读时酣畅淋漓的感觉让人久久难忘。上了高中,时间明显更紧,在“早六晚十”的生活和一个月才放一次假的情况下,阅读显得那么奢侈,可我还是努力追求这种奢侈。

不光是我,班上许多同学也是。那时候, 班上传阅杂志近乎到了一种狂热的地步。 一本《意林》《哲思》或者《读者》不知要经过多少人的手,哪个同学要是带来了最新一期的杂志,在他自己还没读完的时候,就已经被无数人“预约”。

除了文艺杂志,作文素材的月刊也颇为抢手。那时我是班上的语文课代表,每隔几周,语文老师都会给我一摞作文素材的月刊,因为月刊数量有限,往往刚一放到讲台上就被一抢而空。

还有语文练习册,上面的每一篇小说、散文也早就被我们读了一遍又一遍。 我记得自己就是从练习册的阅读篇章中认识了李娟和她的作品《我的阿勒泰》。在后来的某一次月假,我在逛书店时看到了《遥远的向日葵地》,尽管心疼钱包,但还是毅然地买了下来,小心呵护,带回家,洗干净手才把它打开。当时距离高考仅剩一个月的时间,我就约束自己,每天晚上回家改完错题后再看,一天一篇,读完后心满意足地睡觉。

在紧张而充满着升学压力的高中时光里, 能有如此一段令我难忘的“悦读”经历,实在是一件幸事。 被书籍、被文字充盈着的幸福感,是很难被其他任何一种感觉所替代的。

曾经我列过一份书单,都是从各种杂志上、练习册上、试卷上看到的书,书单很长,密密麻麻地列了不下百本。 我当时想着,等高考结束之后就去买书、去泡图书馆,把自己喜欢的书都找来看,这个计划曾是我压力大时的一种自我宽慰的良方。 然而,高考结束之后,我发现我读书的劲头好像没那么足了,书单也不知道被丢到哪里去了。 好像突然之间,我的世界涌进了很多东西,吸引我注意力的事物一下子变得很多, 它们的诱惑力盖过了那一本本厚厚的书。 我曾以为的属于阅读的暑假,能酣畅淋漓阅读的暑假,在朋友们的邀约、屏幕前的欢乐以及各种各样的聚会中度过,很疯狂、很快乐,但事后想起却没有记忆。

看着书架上新买的、但没有被翻开过的书,我感到了迷茫和惶然,我试图找回曾经的心境。 临近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我不禁问自己:我还是一个喜欢阅读的人吗?怀念早些年对阅读如饥似渴的自己,怀念阅读带来的丰盈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