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多棱镜”到“智立方”校庆“科技创新月”为发展赋能

期次:第371期    作者:朱琳   查看:115

编者按

“胸怀国之大者,潜心立德树人,矢志协同创新,加快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创业型大学。”5月19日,在学校合并组建20周年·办学119周年暨创新发展大会高峰论坛上,校长乔旭所作的报告对学校办学特色和发展方向进行了高度凝练。
学校秉承科技创新传统,以举办“科技创新月”的形式向校庆献礼。从5月1日起,学校集中开展前沿科技论坛、校地校企合作对接、科技成果推广等30多项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活动。科技创新活动像一面多棱镜,深度呈现了学校“顶天立地做科研”、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办学成就,也成为一座“智立方”,汇聚成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能。


“创新力”聚焦“高度”:引领发展波澜壮阔

20个知名专家团队,50余项最新科技成果,聚焦前沿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和节能环保等多个行业领域……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把我校这场“科技成果云推广”比作“假日盛宴”。“科技成果云推广”在5月2日—5日成功举办,作为“科技创新月”首场活动,云推广聚焦学校高尖端原创技术,深挖科研成果富矿,向社会展示不断创新的南工大。

“不争学术之名、不争产品之利,做技术的增值工作。”学校膜应用技术研究所李卫星介绍道,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膜所技术研发工作始终坚守在前沿阵地,开发出一系列原创技术成果。团队开发出的新一代陶瓷超滤、纳滤膜材料产品,过滤精度提升30%,通量提升30-100%;新一代中空纤维分子筛膜,相比于管式分子筛膜,具有通量高、装填密度高等显著优势;膜法制浆造纸废水近零排放技术,将达标尾水处理作为新鲜水补充,大幅度减少新鲜水的消耗量。

“2014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听取我校膜技术研究所‘全球首套制浆废水零排放成套工艺’研发情况汇报时,嘱咐学校‘多开展这样的科研攻关’。”在10日举办的科技创新发展大会上,校党委书记芮鸿岩说道,“面向科技前沿,‘顶天’做科研,是我们学校的传统,科技创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也是我们一直坚定不渝的前进方向。”

在5月14日到16日举办的2021年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年会上,乔旭校长结合国际社会和我国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愿景和政策规定,详细介绍了“南工大技术方案”。化工学科一直是我校的传统优势学科,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科研人员开始了“化工放大新思考”。“‘扩大化生产’是传统化工发展思路,现在我们需要在本质安全的基础上,拓展最小化原则应用领域。”乔旭团队极力打造化工绿色发展路径,丰富本质安全体系,微化工技术实现了从微米到米之间的“泛厘米级”全覆盖。乔旭说:“我们的目标是加快技术战略布局,抢占绿色化工制高点,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

“联络桥”拓展“宽度”:合作攻关服务社会

“科技创新月”汇聚了一批高校、企业和政府等机构代表,多方开展了校地、校企合作对接活动。“产业强链高层论坛”聚焦如何开展校企协同,共研制约产业链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卡脖子”难题,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工业催化平台年度会议上,与会专家充分探讨如何以公共服务平台形式推动创新成果转化;碳达峰、碳中和论坛,科研平台开放日,2021年度江苏省社科研究协作论坛等,成为开放的论坛、合作的窗口、联动的桥梁。

在产业强链高层论坛上,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奚杰峰把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深沟称为“死亡之谷”,他说,该研究院一直致力于架起两者之间的桥梁,着力于科学到技术转化的关键环节。“打造‘产业强链’也是本次系列产业强链高峰论坛的主旨和目的。”我校国家“江苏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霍峰蔚介绍道,在10日举办的“前沿新材料集群”专场,与会专家、企业代表就前沿新材料领域科研与产业化应用环节进行了充分交流,有效促进了学科领域交叉、产学研用协同发展。

“平台要在服务中做出特色、做出典型,既要加强子平台间的协作,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更要构建常态化服务企业、园区的创新模式,解决成果转化‘老大难’问题,为产业创新发展和质量品牌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以乔旭校长为负责人的“面向工业催化领域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公共服务平台”,于14日在我校召开了年度会议。与会专家总结探讨了如何加速催化领域新成果的推广和转化,打通 “科研-科技服务-产业化”之间的壁垒,为石化产业颠覆性技术开发提供原创性服务。

扎根大地办大学,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我校一脉相承的核心特质。一直以来,学校主动对接国家、区域经济发展重大战略需要,加强培养链、创新链和需求链、产业链的对接,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车间里、装置上和产品中。

“发展路”延伸“长度”:融合资源接力创新

为了更好地为发展赋能,此次“科技创新月”还通过校企合作联合人才培养、校友返校传经送宝、创新创业活动和智库建设等,深挖各方资源,推动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发展、与学校高质量发展深度联动。

5月6日,“科技创新月”校企合作对接日活动上,学校与中国建筑、中石化、九思高科、贺普科技等企业就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开展了深入讨论,双方就科研合作、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达成共识、签订协议,以期联合攻关、联合培养人才。“企业有多样化实践实习基地,有众多的落地项目,这些都可以为学校相关院系师生工程实践锻炼提供内容、项目和课题。”副校长邢卫红介绍道,此次对接活动交流深入、成效显著,“我们还与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有限公司、中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大型企业签署重大项目合作协议。”

在5月7日举办的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合作签约仪式上,我校与该所达成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工科与理科培养思维方式不同,交叉培养训练有利于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有机化学院研究所所长唐勇期待在人才培养合作上开花结果。

“我们充分调动校友的力量,共同加入人才培养的行列中。”副校长赵志宏介绍道。2000届校友、青云科技董事长黄允松做客南工大第十三期劝业大讲堂,他与学弟学妹们分享了自己从高中开始写代码到创立青云科技并成为“中国混合云第一股”的创新创业经历。

 


学术·人文·创新——别样校庆

51日,南京工业大学云介绍

52-5日,科技成果云推广活动

56日,校企校地合作对接日活动

58日、9日,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合作签约仪式暨学术交流会

59日,“南工劝业+”创新创业系列专场活动、“蓝卓杯”互联网+工业智能APP开发设计大赛开幕式

510日,科技发展大会、产业强链高层论坛之前沿新材料集群专场

511日,社会发展与智库建设论坛、社科创新团队及社科研究基地分享交流会

512日,科研平台开放暨科普活动日活动

513日,江苏高校科普科幻文化节活动

514日,工业催化平台年度会议

514-16日,2021年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年会

515-16日,前沿技术论坛

517日,2021碳达峰碳中和高峰论坛

518日,知名校友系列报告会

518-19日,南京工业大学合并组建20周年·办学119周年创新发展大会暨高峰论坛

521日,2021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会议、2021年度江苏省社科研究协作论坛

522日,产业强链高层论坛之生物医药集群专场

523日,第七届“i创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首场路演

524日,产业强链高层论坛之节能环保集群专场

525日,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论坛

526日,国家协同创新中心成果交流会

527日,第二十三届研究生科技论坛

527-29日,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地区联络网管理工作研讨会

528-30日,第十一届商务智能与金融工程国际会议(BIFE2021)暨第二届金融科技国际会议(ICFT2021

530日,“蓝卓杯”互联网+工业智能APP开发设计大赛闭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