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宝兴:心有高山,自在攀登

期次:第330期       查看:186

  “火力全开”,傅宝兴如此形容自己的大学四年。
  前一段时间他发了一条朋友圈———“尘埃落定”,并附了一张自己被东南大学录取的图片。看着动态的评论欢声一片,傅宝兴放下手机,回想起自己一路走来,有些恍惚。
  就读于法学1503班的傅宝兴,是外人眼中的“多面体”学霸。曾多次获得奖学金,不仅担任南工“法立方”网络工作室编剧、法学院学生会副主席、法学院辩论队队长等职务,还曾获校“十佳杰出青年”称号、江苏省“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一等奖、华东高校法庭辩论赛二等奖等荣誉,最终被保送至东南大学。四年丰富的学习与实践经历,让傅宝兴在不断历练中提升自我、淬炼锋芒。
  寻找
  刚入学的傅宝兴,曾经对自己的专业与未来感到迷茫。面对全新的生活、完全陌生的城市,傅宝兴一时难以适应。
  “事实上一开始我根本没有想过学法,”傅宝兴直言,“律师这个职业并不在我未来规划内。”一切都来得太过突然,傅宝兴被这些意外撞了个措手不及,他对即将学习的专业没有足够的了解,甚至不知道自己能否胜任这个角色,一时间他迷茫而不知方向。
  为了避免迷茫和无措充斥整个大学生涯,他打算主动出击。刚一入学就给多个学生组织投过简历,参加了许多学校活动。“如果不去尝试多种可能,就不知道自己的限度在哪里。”他认真地说道,“与其整天无所事事消沉度日,不如专注于自己脚下的路,踏实认真地做好手边的每一件事。当沉浸在忙碌中时,再抬头看,眼前可能就是另一番天地了。”
  于是,最初的困惑在那段忙碌充实的日子里被自然化解了。傅宝兴在校级组织锻炼自己的能力的同时,也不忘时时审视自己。一天,他看了电影《秋菊打官司》,心里那根弦被触动了———法律与社会是有隔阂的。为此,他欲寻找自己在社会中作为法律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历练
  “记得我大一那年盛夏,明德楼的模拟法庭还未装修好,没有空调,人待在里面闷热难耐。当时我和辩论队的几个同学,整日呆在模拟法庭里面备战辩论赛,仅仅靠着用花露水、风油精擦拭身体以获清凉。”傅宝兴回忆。
  那段日子于他而言,既是磨练,亦是宝藏。忙的时候,堆砌的书籍几乎可以把他整个人淹没。他们一行人坐在闷热的法庭中,左手边摆着案例、法条这些备赛资料,右手边放着期末考试的复习资料。“每当我们讨论陷入僵局时就翻书备考调节一下,有新的想法观点出来时就接着讨论。”傅宝兴说。
  傅宝兴知道,自己并不是一个天赋型的辩论选手。“有的选手是天生的善辩者,但我不属于这一类人。我需要前期做长时间的准备,并且我在台上的表现会非常依赖这个准备,若是遭遇意外之问,我会一时找不到完善的辩词。”这是他在进入辩论队并成为核心成员之后面临的一个难题,傅宝兴对此尤为困扰,因为前不久他带领学弟学妹们参加论道杯,但最后惜败对手。
  “最后结束得很无力,对方赢了,最佳辩手也出自对面,”他自嘲道,“尽管我是场上年龄最大的辩手,对手都是大三的,我还是输了。”傅宝兴有时会陷入挫败之中,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与大多数人是一样的———害怕失败,但他一直在与这种自我怀疑进行斗争。“我一直在调整心态,把每一场比赛看成一种训练,虽然并非所有训练是成功的,但绝对是有收获的。”傅宝兴说。
  前行
  斯坦贝克比喻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就如“追逐蝴蝶的男孩,被蝴蝶勾引上了高山”,傅宝兴此时就在攀登与追逐蝴蝶中。
  四年的沉淀与积累使他做出了勇敢的选择。“去参加研究生招生夏令营并拿到了优秀营员资格,至今我都十分感慨当时自己的举动。”傅宝兴说。在西北政法大学短短三天的夏令营时光给了傅宝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那里,有着来自天南海北的政法院校学生。与优秀的的人在一起进行学习与协作,让傅宝兴认识到了自己身上仍有许多不足,他下定决心要继续强化自己。大三暑假时,他给多所高校投去了夏令营简历。最后傅宝兴如愿被保研到东南大学攻读民商法硕士。
  他很感谢在学校里得到的训练与帮助。“在华东理工大学的面试中,我告诉面试老师我最近在研读朱苏力老师的《送法下乡》,老师很惊讶我能读这么深层次的书。其实,那本书是我在法学院认知实习时有幸读到的一部著作,”傅宝兴笑道,“法学院给了我们很多锻炼机会,许多经验都令学生受益终生。”
  “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如何利用有限的精力去完成更多有意义的事情,永远是正在上进中的人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傅宝兴给恭喜他的微信评论一一答复致谢,并给学弟学妹们留下了鼓励与支持。这四年里那个被挑战和未知勾起兴趣的男孩一路攀登,终于在最高处与最好的自己相逢。舒佩瑶 顾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