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行走者

———读《梦里花落知多少》有感

期次:第326期    作者:德语1801崔伊尔   查看:62




  我仍记得第一次看三毛照片时的感受:凌乱的蓬松的发、波西米亚风裤子和仿佛永远画着眼线的眼睛,一个看上去很奇怪的人。后来我喜爱她,是从读了一篇关于她和荷西的爱情故事开始的,如果打个比方,他们间的爱情像朵干枯的玫瑰———带着沙漠味道,纯粹而又热烈地绽放过。
  在三毛所有的作品里,最触动我的是 《梦里花落知多少》。我不敢说我读懂了这本书,或许我永远也无法体味个中情感,但它的每一句话都能引起我的欢喜。
  这本书是三毛在其丈夫荷西因潜水事故意外身亡后写的,她开篇写道:“那片墓园曾经是荷西与我常常经过的地方。”《背影》整篇都在描写她的痛苦,她对父母的愧疚,她对荷西的爱与思念,但是我并不想把这篇读后感拟为诸如《三毛的哀与愁》和《苦痛中的三毛》等。在我看来,爱情的轰轰烈烈是三毛自由的表现,她骨子里是一个自由的行走者。我想这才能很好地解释她为什么那般热爱撒哈拉沙漠,那般热衷于四处旅游。她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渴望自由。三毛爱荷西,这毋庸置疑,但我想,她的爱与常人是不同的,她的作品中从来不会出现一般爱情小说里惯有的卿卿我我、搂搂抱抱等情节。她用饱蘸疼痛又刻意伪装平淡的笔触写着她所理解的爱情。她是这么说的:“家里失了荷西便失了生命,再好也是枉然。”
  这个被敏感的疼痛浸泡了一生的女人,这个自由地四处行走的女人,她在这样诉说着她作为女性的柔美与细腻。
  这种柔软,在《梦里花落知多少》里表现得尤为明显。
  三毛的父亲从小便宠她,他曾说:“我女儿常说,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地活过。我想这个说法也就是:
  确实掌握住人生的意义而生活。在这一点上,我虽然心痛她的燃烧,可是同意。”拥有这样的父亲,是三毛不幸命运里的幸运。她的父亲理解她,也赞同她对自由的追求。她是一个行走者,生来自由,有些燃烧对她来说并非伤害,而恰恰是她生命的绽放,是她生而为人的意义。
  我常常觉得,三毛的文字与人是绝妙地融为一体的,你能够通过她的文字窥探到这个人的模样,也能通过她的语言风格揣度出她的气质。她留给后人的是遍布撒哈拉沙漠的脚印,而并非那个穿着白底红花睡衣的女人形象,那只是她表达自由的方式,而非她本身。看了关于三毛的太多评价,我最认同的是出自三毛的母亲的评价:“三毛是个纯真的人,在她的世界里,不能忍受虚假,就是这点求真的个性,使她踏踏实实地活着。也许她的生活不够完美,但是我们确知:她没有逃避她的命运,她勇敢地面对人生。在我这个做母亲的眼中,她非常平凡,不过是我的孩子而已。”
  《梦里花落知多少》里三毛尽情刻画了那些她深深爱着的人,这让我对这本书有了更深一层的喜爱,通过那些人,我对三毛也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一个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在行走的、自由的,三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