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春:画家的作品中蕴含着情绪的力量

期次:第324期       查看:55

  不大的专业教室里同学们聚拢成圈,聚精会神地聆听着。在人群中侃侃而谈的人是谁呢?一顶略显破旧的棒球帽下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一只拿着笔的手在空中时不时地挥舞着。他就是建筑学院的美术老师———王东春,一个浑身散发着艺术气息的人。
  王东春老师的课由演示、练习和自由提问等三个环节组成。他在演示时从不讲解,让同学们自由练习时也不怎么讲述,而是把他大脑袋里所有的智慧,都以问答的方式传授给我们。他告诉我们,一味地聆听无法达到最好的效果,而提问能让大脑动起来,让大家在思考中得到答案。
  “老师,我发现您示范的画里不仅画了外形,还在里面加了好多线条。这些乱七八糟的线条看起来并不太美,这是要表达什么呢?是物体内在的结构吗?”王老师没有马上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平静地看了同学一会,慢慢地说道:“这些线条,可以有很多的意思。你说它是结构?对。说它是纹理?也对。”王老师思考了片刻,又说,“说它是情绪,也对。”
  “情绪?”同学们发出了一阵笑声。但王老师神情严肃:“我们要画的,仅仅是这个物体的外形吗?仅仅是忠实地表现它原来的样子吗?”他向人群中扫视了一圈,继续讲道,“在画画时,画者的心绪是变化的。也许我在画上一笔时,想的是这个物体本身;下一秒,我想到的又是它实际的作用。在画画时,想法会在画上留下痕迹,这些痕迹叠加起来,就成就了这幅画。”他顿了顿,又说:“你说它乱七八糟,但它不美吗?美与不美,其实都是相对的,无法给出明确的定义。”听了王老师的话,大家对艺术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王老师回答问题的风格就是这样,任何简单的问题,他都能给出一个深刻而富有哲理的答案。他能从一幅画,讲到六亿像素的新型照相机和人工智能,再讲到他学生时代在南师大后街吃过的地锅鸡。但他话语里蕴含的思想是不可忽视的,只要认真地聆听和思考,一定能有所收获。
  王东春老师给同学们示范的素描范例,看上去确实与寻常作品不同。无数厚重粗犷的线条,在勾勒出物体的外形之后,又在其中编织出一张线条的网,看第一眼时感觉杂乱无序,但若是再仔细看,便会被其中蕴含的某种力量所吸引。简单的直线,看似草率地铺陈成一副笔触极重的作品,但有一种冲动隐藏在粗率的线条之间,仿佛要破纸而出。正如他所讲的那样,画家的情绪蕴含在画作之中,即使画的是一幅简单的静物或是石膏像,我们也能从中感受到情绪的力量。
  王老师的美术课,传授的不仅仅是美术的手法和技巧。他用他不羁的画笔传达给我们的,正是“艺术”本身。吴一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