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管理学院潘晓晓:

投入志愿服务化身公益女神

期次:第318期       查看:89





  温 婉 知 性 , 自 信 从容———这是初次见面时潘晓晓留给小记们的印象。来自经济与管理学院经研1601班的潘晓晓,是活跃在各项公益活动中的优秀志愿者,而面对 “公益女神”的赞誉时,潘晓晓却分外谦虚。在她的眼中,相比起闪闪发光的头衔来说,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所收获的经验与心灵上的成长更为重要。
  对于很多人来说,做志愿工作不过是偶尔萌发的念头,参加过一两次便足矣。但在潘晓晓看来,参加公益活动是一项长期工作,它可以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个想法源自于,中学时的她在公交车上,目睹了两位聋哑人受到歧视的经历。潘晓晓回忆道:“那时我在想,弱势群体的确需要得到关注和重视,今后我又可以为此做些什么呢?”投身于公益———这便是她用实际行动对当初的疑问做出的回答。
  在2013年的南京亚青会中,潘晓晓加入了志愿者的行列。身为交通服务台的咨询助理,她的主要工作是与项目负责人相互沟通。在这项需要不断磨合的任务中,潘晓晓锻炼出了极好的交流协调能力。“之后我也承担了14年青奥会的志愿者助理工作,我能够和志愿者们交流想法,也会到各个岗位巡查了解情况,这使我更加全面直观地认识了志愿工作。”潘晓晓说道。
  2016年,潘晓晓在考研期间了解到有关四川乐山支教的事情。因与自己未来的打算挂钩,又怀着对公益的热忱,她便果断报了名。在经过资格审查和两轮紧张的面试之后,潘晓晓当选第十八届研究生支教团中的一员,前往位于四川乐山的黄丹学校展开了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支教条件向来是比较艰苦的,需要适应很多生活习惯的改变。对此,潘晓晓笑言:“其实基本的生活条件还是可以满足的,只是当地空气比较潮湿,记得那时我洗了双鞋,一周后鞋不但没干还长了层霉……”忆及这样的小事,她的脸上露出了满满的怀念之情。
  支教期间身为班主任的潘晓晓,除了负责日常教学工作之外,她还主动对班级的每位学生进行家访。当地地势崎岖,山路泥泞,但低年级的孩子们还是以走读为主,离家远的孩子甚至得走上一两个小时才能到达学校。“我在走这些山路的时候,体会到这些孩子每天上下学真的很不容易,这让我在教学时有了更大的动力。”通过一次次的家访,她对每位学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如此心系黄丹的潘晓晓,至今仍然与当地学校保持着联系。有次在得知班里一位学生出了车祸时,潘晓晓立即向新一届的班主任询问情况,并在几经曲折后联系到了受伤学生的家长,得知情况稳定后才安下心来。于她而言,支教不仅是在一段时间内去体会那些艰苦与不易,更是长期的关注与投入。
  值得一提的是,借着自己恰好考取救护师资格证这一机会,潘晓晓还在课外给孩子们进行了救护技能的培训。“当地交通不便,为了处理突发状况,是否有必要让孩子们掌握一些应急救护技能呢?”潘晓晓若有所思地说道,“所以我联系了学校红十字会的老师,带去了迷你安妮和红会的一些救护教材。”于是在支教期间,急救课外培训从未间断过。从地震避险、火灾逃生,到气道异物梗阻和常见伤害的处理,再到复杂的心肺复苏操作,潘晓晓手把手地教着每一位孩子一项项操作。她欣慰地补充道:"我不觉得辛苦,相反孩子们学习的效率很高,每一项操作都学得认真而且做得很到位,这实在是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
  说起潘晓晓与红会志愿者的渊源,其实与她的家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她这样说道:“我家里是连续好几代从医的,从小到大我也看了不少医学书。”自小受家庭医学氛围熏陶的潘晓晓,在大一时就取得了初级救护证,紧接着进入救护队,参加了两次南京马拉松的医疗保障工作。同时她还参与全国唯一一套最新最全急救技能的教学演示视频的录制,“整个视频完成的时间大概花了两年,我们整个团队的确费了不少心思,会把每个细节都考虑清楚……总之结果很开心!”潘晓晓笑着说道。
  “人生的每一天都是修行。”潘晓晓以这样一句话来时刻激励自己。她更是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了该如何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将生活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王鹏飞 刘嘉鋆 李舒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