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报岁月

期次:300期专刊    作者:王 梅   查看:63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十多年过去了,校报已经300期了。《南京工业大学报》创刊第1期、100期时的情景仿佛还历历在目。300期的校报承载了南工16年改革发展的历程,也承载了校报人16年的艰辛和汗水。作为南京工业大学报创刊时的首任编辑部主任,回首往事,不禁感慨万千。
  人人都知道校报人的辛苦,头脑时时刻刻都想着写文章写报道,它没有上班下班的时间概念,只有构思然后写文章的概念。一个活动、一个会议结束了,参加的人员任务也就结束了,而校报人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回顾、总结、提炼,然后才能写出报道。铁打的校园,流水的学生,每年两个学期,每个学期的工作大致相同。怎样在相同中发掘不同,发挥校报积极、健康、向上的舆论导向作用。校报人殚精竭虑、无私奉献,默默做着“替他人做嫁衣”的工作。
  如果说校报人只是付出辛劳,远远不够,有时甚至还要面对危险。思绪来到2003年,那场突如其来的全国范围的非典疫情。当时,学校人员密集,校区分散,已有30多名学生入住休息观察区,防范应对措施的执行,使得人员之间沟通交流减少,相对的闭塞容易引起恐慌情绪等等,抗击非典的形势非常严峻。在这场艰巨、复杂的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如何做好舆论导向工作,急迫地摆在了校报人面前。当时的党委书记王卓君同志亲临宣传部和我们一起商讨具体工作。当时,我作为校报编辑部主任,提出了出版《抗非专刊》的建议,认为,在这个非常时期,正是发挥校报桥梁纽带作用的关键时刻,使全校师生员工紧密团结在学校党政周围,克服恐慌情绪,万众一心,依靠科学,共同夺取抗击非典斗争的胜利。这个建议得到了王书记的肯定和支持。
  如何出好这一份专刊,当时有一个省时省力的捷径,那就是转载全国抗击非典的有关形势,下载相关的防范预防卫生知识。但那样不是我们南工特有的专刊,也定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积极作用。
  于是,我和当时校报的杨芳老师,王启兵老师走出办公室、来到学校相关处室、食堂、校医院,来到课堂、运动场……我们的身影出现在学校工作的每一个角落,我们甚至来到了学校设置的隔离休息观察区。当时我们只戴了普通的口罩,心中难免有几分恐惧,但工作的使命感使我们犹如战地记者一般,勇往直前。与隔离区学生采访交谈时,为了消除他们的恐慌,也为了更好地交流,我们毅然摘下了口罩,将学校党政领导的关心慰问带给他们,也将他们的勇敢乐观的精神记录下来。我们的一篇篇报道和一个个镜头,记录了全校师生员工在学校党政机关的正确领导下,在这场抗击非典的巨大挑战中的勇敢担当和共同抗击非典的信心和决心。
  《抗非专刊》非常成功,受到学校党政领导的肯定以及师生员工的好评。相关报道和图片被社会媒体广泛采用。其中,我拍摄的反映我校自主研制生产高效消毒液的照片,被《中国教育报》大幅刊发在头版中心位置……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南京工业大学报》还将从300期走向400期、500期……衷心祝愿这份报纸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也衷心地向仍然坚守在校报这块园地,无私奉献,辛勤付出,一面忍受克服所有人知和不知的艰辛,一面又要迎接新媒体的严峻挑战,而不忘初心,认真办报的校报人致敬!祝你们和《南京工业大学报》越来越好。
  作者为《南京工业大学报》首任编辑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