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大学生独爱冷门“老手艺”

初学如“湿手抓肥皂”,终成竹刻泰斗第三代传人

期次:第299期    作者:周伟   查看:39


  “我们这代人,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对西方的东西推崇备至;而对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却只知抱怨、挑剔。其实祖国的传统文化中本就有很多好东西,我们自己不当回事,反而是外国人慕名而来,欣赏备至。比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留青竹刻。”在我校第二届十大杰出青年学生评选讲台上侃侃而谈、自称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狂热爱好者”的演讲者,竟然是个95后小鲜肉———我校艺术设计学院15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马嘉南同学,在本次评选中,他荣获提名奖。
  他在台上展示的留青竹刻作品,也让大家倍感震撼:“哇!这么薄薄的一层竹皮上,竟然能作出如此之多的层次来!”“这就是要我画也不一定能画得出来哎!”现场观众们啧啧称赞叹道。

受赐斋号,成为国家非遗“留青竹刻”第三代传承人

  在一块精选的竹片上,刀片沿着勾好线的画谱,轻盈自如地走动,握刀的手,沉稳有力;一笔一划,精雕细刻,看得出捉刀者的灵性闪现……你以为这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艺人在雕刻?其实,正在捉刀运笔的却是一位面目清秀、96年出生的小鲜肉———南工大二的学生马嘉南。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留青竹刻,看似简单,实则繁难。留青竹刻是江苏常州的传统工艺艺术之一,在中国工艺美术界实属凤毛麟角,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珍藏价值,同时也是常州三宝之一(另两样是常州梳篦、乱针绣)。200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雕刻留青,大多先制成器物,再在竹面上打好画谱,勾好线,然后运刀沿着勾线刻去多余竹面,留下竹肌做底。刻去的部分,不到一毫米厚,刻的时候,不能刻多也不能刻少。如果刻去多一点或者少一点,底子颜色就会泛白,与留下的竹青(书画)部分不相协调。只有精心刻到竹肌这一层,竹肌部分泛红的颜色才会与泛黄的竹青部分形成理想的对比,相映成趣。而且随着珍藏时间越久,把玩越多,其颜色对比越是好看。
  更难得的是,运用全留、微留、不留、多留、少留的方法,在薄薄的留青书画部分,高手还能雕刻出丰富的层次感。高明的艺术家刻出来的作品都是栩栩如生、形神兼备的。
  “记得高中刚去王志伟师父那里学的时候,自认为我的手挺灵巧的了,但也是花了好长时间,才完成了失败的第一刀。”正在专心雕刻的马嘉南,放下手里的活计,笑着告诉笔者,“初学者下刀难,一是不稳,二是滑刀,三是竹面不平呈弧形。刀不听使唤,在特殊处理的光滑竹面上,就像用湿手抓肥皂一样,‘噗嗤’,刀就飞出去了。一个下午,也不记得滑了多少次刀。”
  如今,经过数年艰苦训练,马嘉南已经能够熟练地挥刀运笔,刻出的作品如《画梅》、《快雪时晴》等,其用笔、刀工等都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认可,国家级非遗项目留青竹刻江苏省代表性传承人、著名竹刻家、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王志伟先生认为,他的作品“深得留青竹刻创作真谛,修形于外,藏寓其内;推崇古法新意,注重作品的生命力和时代感;利用精道的手法架构美好和谐画面”。今年三月,跟随王志伟先生学习多年的马嘉南,被王先生正式收为弟子,赐予斋号“嘉竹山房”,由著名书画家张继馨老先生题字。他也成为了留青竹刻泰斗白士风先生的第三代传承人。

并非一开始就爱传统文化

  别看如今小马对留青竹刻这样的传统工艺如此痴迷,实际上一开始他与其他同龄人一样,对传统文化也是不以为然的,甚至还有点排斥。“我们这代人,从幼儿园开始,就只知道圣诞节、平安夜、愚人节,对春节、端午节、清明节等等传统节日反而不清楚是几月几号,对传统文化也明显不如对西方文化热情。”
  一开始,在高中阶段,马嘉南像其他同学一样,学的是西洋绘画,学素描色彩,觉得西洋画大多写实,形状准确,逼真得如照相一般。而他父亲是个传统文化爱好者。有一次,他父亲送给他一本书,书名为《芥子园画谱》,是一本入门级的国画教材。他父亲调侃说:“你学绘画这么久了,这个你画画看能不能画出来。”当时心高气傲的小马抬笔就画,“画了才知道,没有长时间的功底,还真搞不定!”后来,他父亲带着他去拜访了一些传统绘画、书法方面的老艺术家,花鸟画家陆迅的小写意花鸟,灵气十足,精简又优雅;高文新老师的书法遒美健秀、形神兼备,让他领略到了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精妙和神韵,“原来这个可以这么画,原来那个可以那么玩啊!”
  马嘉南父亲与留青竹刻泰斗白士风先生第二代传人王志伟是多年挚友。因着这个机缘,高中快毕业时,父亲带着马嘉南拜访了王志伟先生。第一次接触留青竹刻,他就喜爱上了这门老手艺。而王师父看了他以前的一些书画作品后,也对他颇为欣赏,觉得他很有灵性。从此开启了一段师徒情缘。
  “对传统文化,从一开始的排斥到现在的痴迷,我也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过程。如果不是父亲的引导,加上机缘巧合,我可能到现在也不会领略到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所以我有个想法,通过自己平时对传统文化艺术活动的积极参与和推广,集腋成裘,聚沙成塔,让越来越多像我一样的年轻人逐渐喜欢上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无与伦比的智慧!”谈起自己的“宏愿”,马嘉南有点激动,他说,“希望以后我们国家出口最多的不再仅仅是商品家电,而是五千多年文明孕育出来的创意思想和东方智慧。”

不仅爱竹刻,也爱古建筑、传统绘画、书法

  自称“传统艺术的狂热爱好者”的马嘉南,不仅醉心于留青竹刻,对传统绘画、书法、古建筑、画瓷等传统艺术形式也潜心学习。“艺术都是相通的。况且真要把留青竹刻刻好,没有过硬的传统绘画、书法功底,你的作品就不灵动,只能描刻出书画之形,而不能得其神韵。有些匠人正是由于不懂书法的运笔、转笔,以及绘画的深浅层次,刻出来的作品呆板无味。”
  今年四月初,马嘉南利用课余时间去江西景德镇拜访了独立艺术家王豫明先生,向他学习画瓷、摄影之道。他还曾向画家吴浩、老树、花鸟画家陆迅、油画家刘伟光、油画家杨勇、书法家高文新、象牙浅刻大师萧剑波等前辈求教,从中汲取丰富的传统文化的营养。平时他还利用专业知识参与王志伟、陆迅等老师的巡回展览的策展工作。最近还参与了《如往如来》国内外文化交流展览的策划设计工作,有幸得到了这些艺术家的指点。
  每到一处,他也会用摄影记录下当地著名古建筑的风貌。几天前的一次工艺设计作业中,他还突发奇想,用丝网印刷的方式表现梁思成的佛光寺大殿剖面图手稿,尽管手稿线条纤细难以印刷,但他还是坚持要试一下。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手稿通过油墨印刷到木板上,效果奇好。
  现已大二的马嘉南,不仅学习成绩优秀,拿过两次一等奖学金、一次二等奖学金,还一直担任班长,这学期还兼任团支书,带领全班同学取得了班级考试通过率、文明宿舍率、体育通过率年级第一的好成绩。还获得了“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校园文化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 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