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自己:从身体到心灵

期次:第297期    作者: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 张晓文   查看:36

  “五一”劳动节就要到了,我这个光荣的劳动者却感冒了,浑身上下没有一处是舒服的。这场感冒比预期来的有点早。通常情况下,我每年都会有一两次非常“隆重”的感冒。
  作为一个心理治疗师,我更愿意把感冒看作是身体给我发出的一个“善意的提醒”,要我感受内在的需要,调整生活的步调,处理工作的焦虑,安抚身体的倦怠。
  完形治疗理论认为人的身体表达了内在的世界和生活的态度,我们可以从身体和非言语的行动中感受到,包括呼吸的方式、身体的意象、姿势、惯用模式、手势、面部表情、肤色和语调。每一个记忆、思考和感觉都会成为身体的密码,身体系统不断地进行组织,将思考和感觉化为行动来表达。当无法表达时,身体会发展出固定的紧张模式,最后导致与身体相关的疾病。
  我想到一个小女孩,十岁左右。她跟我一见面就哀声叹气,她说她感觉自己身体在长高,但头脑停止了成长,被卡住了。她的呼吸有点急促,像是喘不过气来的样子,不时会长叹一声。她大多数时候是一个温和善良的孩子,但偶尔会爆发,大喊大叫,就像“疯”了一样。通过询问家长,知道她是一个被“爱”剥夺了感知觉的孩子。因为“老来得女,舍不得她辛苦”所以除了上课,什么都不必做,包括挤牙膏、系鞋带这样的事情,只要她“乖”就好。她无法表达自己的愿望,自己的意见,也无法表达愤怒的情绪,每当她有一些表达与父母的期望不同,就被温柔地以“你不可以这样的,你要乖”制止了。她的“被卡住”的身体意像和“喘不过气”的呼吸方式就在告诉我们她的需要,如果没有被关注,她就会生病。
  还有一个男生,很高很瘦,深受焦虑和慢性胃溃疡的困扰。他每次与我见面都是一个姿势:双手放在膝盖上,身体前倾,面带微笑,说话不紧不慢,温文尔雅,一幅谦谦君子的模样。每次的会谈都很流畅,却进展缓慢,直到有一次我们谈到他的姿势和表情。我说:“我看到你在微笑,你感觉到开心吗?”他说“没有,这是我的习惯。”“那你现在的感觉是怎样的?”“你关注我的表情,让我感觉很紧张。”“这么紧张,还要保持微笑,你想告诉我什么?”“我不知道,我爸爸从小就告诉我,要微笑着面对一切”。于是我明白,微笑对他来说是一个信条,是爸爸教给他的一个适应环境的方式,也是阻碍他身心和谐的一个壁垒。我告诉他:“在这里,当你不开心的时候,你可以不必微笑,你可以闭上眼睛,感觉一下你自己内心的感受”。随即我发现他标准的坐姿不见了,脸上的微笑也消失了,整个身体还有表情都变得松弛而略显疲惫。并不是说“松弛和疲惫”比“微笑”好,而是我们必须面对和接纳真实的自己,改变才会由此发生,才会发出“由衷”的微笑。
  感冒让我觉察身体的需要,我试着先做一套放松的练习来安抚我的身体。从脚开始,绷紧脚部的肌肉,深吸气,屏住呼吸,放松,呼气……;然后是腿部,以自己适合的方式让大腿和小腿的肌肉绷紧,同时深吸气,屏住,放松,呼气……;然后是腰臀腹部、胸肩颈部、头面部,我感觉到身体的疲倦,需要一个充足的睡眠。感冒也让我觉察到对繁重任务的畏难、逃避和对自我能力的怀疑,我想给自己增加一点能量。我用双手的食指依次轻轻敲击眉头(攒竹穴)、眼角(瞳子髎)、两颊的正中位置(四白)、人中和承浆穴,口中默念“尽管我有些笨拙,我依然喜欢和接纳我本来的样子”。
  心理咨询师常说,照顾好自己,你才能照顾别人。这句话对每个人都是适用的,照顾好自己是自己的责任。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和心灵,你才能给这个世界带去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