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女人们(22):汉娜·阿伦特

期次:第289期    作者:法学院 温晋锋   查看:45

  这是一个在大男人的世界里能独领风骚若干年的女性,这是一个在世界思想领域有独特影响力的女性,这是一个自古代到现代的知识分子中能独树一帜的女性。
  她的身份非常复杂,犹太人、德国裔、美国公民。1906年她出生于德国。她是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胡塞尔这些世界级哲学大师的学生。1928年,她仅仅22岁时,就获得了博士学位。然而由于她犹太人的身份,无法获取教授的学术资格,也就不能在德国的大学授课。
  1933年希特勒通过民主程序掌握国家政权后,凭借手中的权力开始了疯狂迫害犹太人。阿伦特不得不放弃书斋生活,进行抵抗活动,但被盖世太保拘捕。流亡到巴黎后,希特勒在法国也实施同样的计划,阿伦特迫不得已,于1941年流亡到美国。十年之后的1951年,她才放弃德国国籍,终身居住美国,拥有美国国籍。
  她是一个用思想说话的人。有一种理论说,女性不适合抽象的思想领域,阿伦特是个例外。但与她能交往的鲜有女性,男性居多。她的精神遗产不仅仅只属于女性,也属于男性,属于整个人类。
  如果说哲学追问的是关于个人的终极问题,那么政治学则探讨在公共空间中人与人合作事项,阿伦特打通了哲学与政治学之间的关系。
  在理论与行动关系上,在男性的世界中,有许多人存在着分离。比如她的老师:海德格尔,一位大名鼎鼎的世界级的哲学家,却一度为希特勒摇旗呐喊,成为希特勒的吹鼓手。而她的个人行为与思想高度一致,没有出现任何分离。她在行动上是反纳粹极权的,在思想上则思索极权的起源,形成理论著作《极权主义的起源》。她后来的著作《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对平庸的恶进行研究,其矛头直指极权主义。
  她的理论也具有一致性,如果没有对极权主义的分析,就没有后来的平庸的恶。当人们把恶与善都集中于精英人物时,她扭转了人们思维,专门研究普通人的恶、平庸人的恶。在她看来人民群众是善的承担者,也是恶的实施者。而这种平庸的恶与极权主义具有密切的关系,在极权主义的统治下,普罗大众为了生存无需思想、不要思想,听话即可、执行命令即可。人已经变成了执行命令的工具,而不再是会思想的芦苇。
  无论是极权主义还是平庸的恶,都是对集体负责的产物,因此,她视人为最后的主义,从不依附于任何组织、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任何宗教,她一生只对自己负责。
  她的研究成果既得罪精英,又得罪大众,这就是思想者的秉赋,这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
  她1975年逝世,享年69岁。她有两次平凡的婚姻,没有子嗣。但她的作品、她的思想使她成为一颗永远闪光的恒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