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造房二三事芳晓

期次:第284期       查看:40

  进宅
  里下河地区新房落成后,入住前还有一个程序,那就是进宅,文雅点说便是乔迁。造房子最隆重的一个仪式是上梁,进宅仪式于主家而言可视财力厚薄选择做与不做。
  进宅如果不做仪式,就简单多了,寻个黄道吉日,将家中所有的门和门楣贴上大红对联和挂钱(一种镂刻着吉祥图案和文字,状若流苏般的长方形红纸,前沿贴于门楣,下面大部悬空,可随风飘动。挂钱和对联交相辉映,呈现出一派浓厚的喜庆气息),点上蜡烛、焚上香、放响鞭炮,便可以搬进新房,开灶过日子了。
  如果做仪式,就必须寻黄道吉日,通常也是初六或十六,最次的也得是逢双的日子。进宅前,主家便忙碌开来:舂糯米粉、磨豆腐,寻厨师按席位配制菜肴,向乡邻借好碗筷碟子、提前为远方亲戚找到借宿的人家,落实好记帐先生。仪式前一天,女主人的娘家人就会挑着大鞭大炮赶来了,同时,还会带着一幅印有喜鹊登梅之类的轴子,上面早请人写好了贺辞。
  进宅正日当天,几个帮忙的乡邻亲友早早便来,她们用新舂的糯米粉帮忙搓了一竹筛一竹筛的圆子,随后帮厨师清洗配制菜肴。七八点钟时,亲戚陆续赶来,来一拨亲戚放一通鞭炮,厨房间的人听着爆竹声开始给亲戚下圆子和面条。一张八仙桌上搁了几碟盐水花生米、茴香蚕豆、盐水黄豆和切成丁状的萝卜干外加一大碟子白砂糖,四条长凳上坐满了八个人,亲戚们谈笑间沾着白砂糖或就着小菜边吃,边啧啧称赞新房。
  记帐先生也已端坐在东房条桌前,将红纸裁成长方形后再对折两三道做成小册子形状,并用剪尖在上端戳几个小眼,随后用一小块红纸搓成纸捻沿着小眼将红纸小册子封好,最后用毛笔从右往左竖书:某某华堂落成之喜礼簿,某年某月。贺进宅的亲友一进门往往找到记帐先生交出五元或十元的人情,外加一幅挂轴。记帐簿第一页的上首得留着登记主家岳丈那头的兄弟,接下来的是登记主家娘舅家亲戚,再接着是叔伯族兄,留好位置后往往便随来随记了。记帐的人情簿上甚少登有女性的名字,通常是当家的男主人,如果男主人早亡儿子半大,便登记其子的名字;如果对方是入赘的女婿,新婚头几年是登记女方名字,待新女婿扎下根诚心实意地顶起了女方的门楣,以后便是登记男方的名字了。
  新房的所有门窗上都张贴了喜气洋洋的大红对联、楹联、横批和挂钱,大门上往往贴着:旭日随心临吉宅、春风得意入新居字样。卧室门上贴着:窗前草色侵吟席,帘外花香入睡轩。亲友们送的挂轴也会按老规矩挂在堂屋两侧的山墙上。七十年代,中堂往往挂着一张大大的毛主席像或裱好的“天地君亲师”;八十年代,中堂的装帧丰富了许多,有时是迎客松山水画、有时是仙鹤、有时是老寿星、有时是八仙过海,还有的是佛像。中堂的两侧挂轴子的位置往往右手是挂岳丈的,左手挂娘舅的。总的来说朋亲位置高于儿女姻亲,姨表亲位置低于舅表亲。
  中堂下方的条桌上,两支红烛欢快地燃烧着,不时发出 “噼叭”声,这时负责的人便会用筷子头将烛花夹掉。只有三柱清香缓缓地宛若害羞的女儿家静静地燃着,散发出幽幽的香气。条桌下方的盆栽万年青绿色的叶子厚实而苍翠,那郁郁的绿衬着插在里面的红布条相映成景,构成了一幅绿肥红瘦的写意美景。
  中午十一点多时开席,亲朋好友入席吃八大碗:汪雪花豆腐、汪肉汤粉丝、烧杂烩、红烧肉等。晚上的酒席会丰盛些,往往是七碗八碟外加酒水和烟。
  酒酣兴尽后,亲友相继离席或打牌或睡觉,主家开始清扫庭院、清点帐簿,燃放爆竹,然后既疲惫又满足地倒头入睡。
  岁月经年,长大后我便长久地离开了家乡,家乡连同家乡的记忆在岁月的长河中慢慢褪去了色彩,可是家乡的一草一木却又分明地隐匿在心之一隅,往往一经触发儿时的记记便似决渠的水般喷涌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