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带走的只应是砂砾

期次:第280期    作者:安全1504刘玉蓉   查看:21

  破晓,红日伴着鸡鸣从远方缓坦的群山里升起。村落中渐渐飘起了淡青色的炊烟,很快,村边的清溪上就出现了欢闹的花鸭与饮水的黄牛。太阳渐渐升高,又渐渐西下,当炊烟再起时,暮色已笼罩大地。炎黄子孙就这样生活在华夏大地上。山巅的日月不断轮替着,从远山流下的水只是静静地淌着,唯空中的白云与村落的生灵,来了又去。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尧舜禹到灿烂隋唐,华夏沃土上孕育、成长、茁壮了一个伟大的农耕文明———中华文明。勤奋,厚德是中华文明的魂与根。
  中华文明是一个农耕文明。在先民不断与天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勤劳的民族性格。农民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所以农民很朴实。他们有着孩子似的天真,故其人不自私。又因为他们财物很繁杂,难以搬动,所以一旦发生灾难,他们难以弃家逃跑,只能与族人亲友在一起以保护自己,自然而然地民族责任感就形成了。很多人都知道,在欧罗巴地中海沿岸出现过一个强盛的帝国———罗马。罗马文明亦是个较纯粹的农耕文明,在他们描写建国的史诗《伊尼德》中:特洛伊人的后裔,罗马人的始祖伊尼亚斯为完成其建国的使命,抛弃了心爱的女人狄多,通过舍弃个人来成就民族。而这种观点在希腊文学中并未被发现。从这里不难看出农耕文明普遍重视个人之于民族所应承担的责任,即社会责任感。所以中华民族的性格之一便是厚德。
  到了21世纪,广厦高楼相互推揉着从地平线上站起,玻璃幕墙将朝暾折射到柏油路上、垃圾桶旁、房间里、卧榻边……折射到“蜂巢”的每一个边角,每一个缝隙。傍晚,夕阳的余晖还未从天边淡退,路灯、霓虹灯就及早地放出了明亮的光焰。城市,这是摩登的大都会,这是真正的“日不落帝国”,也是人类的伊甸园!
  人们越来越聪明,不,应该是越来越善于利用规律,但却没有越来越美好。
  人们学会了提炼地沟油,将三聚氰胺溶入牛奶,把鞋底成分加入酸奶、胶囊……哈!“为什么我从白天到黑夜总想到疯狂?”现代经济的基础是信任。可维护信任的社会责任感又哪去了?
  有人会将这种道德沦丧归咎于西方的“入侵”,但众所周知,在大部分西方发达国家中,社会秩序是稳定的,公民关系是和谐的。我们的立法仍有待于完善,但可以预见,时光会将漏洞一个个补上。过去是用来追忆的,我们不愿也无法回到过去,但过去也是可以用来学习的。想起诸子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了“仁”和公孙龙子提出了“欲推是辩以正名实而化天下”。“仁”又或是“义”(即“宜”),是社会所赋予的绝对命令。为便于实施,孔子又提出了行为方法———“忠恕”。在这里我想说的是若每个人都能行忠恕,即推己及人(忠)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那么想必问题能从根本上解除。
  时间的长河是缓缓流淌的,从创世之前,到末世之后,水可以带走污秽,带来新的生机。但不管时光如何匆匆流转,有些东西就像水底的宝石,只会越来越光亮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