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地的祭坛

期次:第261期    作者:轨道1401秦祯秋   查看:38

  “山,大地的祭坛”,每当站在一座山顶总是会想起余秋雨的这句话。
  倒不是只钟情名山大川,其实我更爱那不知名的静静地屹立在世界某一角落的山。因为这些山往往需要去慢慢地寻访,在不经意间去发现某些从未见过的东西。这种惊喜远比刻意跋山涉水蜂拥而去的人流摩肩接踵的名山要给人以更多的快感,或者说是心灵的宁静。
  我从小就喜欢山,喜欢暮光笼罩下安详神秘的山,喜欢朝阳的一缕光照耀下宁静美好的山。山似乎是一个生死轮回之所,孕育着无数小生命,而当人逝去的时候,是他抚平逝者灵魂,告慰后人,任谁都躲不过苍老的惩罚,终将归于大地。从孩童成长到现在,面对山我不再害怕坟墓,湖光山色中的先人见证了我一路走来所面对的,从乱蹦乱跳到如今偶尔多愁善感、偶尔达观开朗。透过山间的丛林溪流看到的是大地对人的怜悯,通过山来净化我们,通过山来给我们的生命画上一个句号。
  拜访一些名山时总会惊叹于它的壮阔美丽,但游客众多的地方你总是无法安静下来去思考一些东西,于是那些山给予你的只有几张照片留下的纪念而已。然而,大地既然创造了山便不是只是欣赏的,而是用来祭奠,祭奠你渐行渐远的青春,祭奠你迷茫的心。很多人不知道他们所谓的“回归自然”实际上是蚕食了山的意义。
  爷爷总是会说死了要葬回家乡的那座山上,那是他们的根,是难以舍弃掉的对大山的热爱吧。也许以后某一天后人再也不知道什么叫进山祭拜先祖,放弃了大山这片天然祭坛,我们面对的只是单纯的一个写了字的墓碑。我不知道这样的祭奠又有什么意义,我们在缅怀先人的时候,更应该的是反思自己的种种作为而不是抓着悲伤不放以显示自己多么贤孝。大山,正是这样一个能给人以空间,来思考、来放下包袱的地方,他可以吸纳你所有的悲伤,告诉你该做什么,让你与心灵直接对话。
  古语有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山是淳朴万古不移的化身,给人带来的是安定,这也就是为什么说仁者乐山了。不只是在自然界中,山也存在于心中,那是一处最静谧最幽深的用以祭奠自己的地方。“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句诗出自一个落榜青年张继之手,至今都能让人感受当时那一份寂落。并不是说有钟声才会让人听到并感伤,而是由于人的心境,钟声不为任何人,也不为过去未来,只是那样客观没有情感的敲响,但是在不同的人的心里却不一样。因此,一个人内心真的有了一种大山的情怀便是拥有了大地的祭坛,随时都可以让自己从忙碌中抽出心。多少年来,寒山寺钟声已是天下闻名。每个人都希望有自己的钟声,有自己的圣地,于是一直寻找一直寻找。有的人找到了,而有人却找了一辈子最后发现,人的心其实是无限的,你追求的大多数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
  一直喜欢一句诗“一星如月看多时”,当天上没有月亮时,一颗星星明亮得如月亮一样。当自己找不到月亮就在意一下星星,会发现不同风景,这边是自己的心。心里可以深藏一座大山,随时祭奠一下,而这也会时该提醒自己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