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学习三重奏

———访我校赴海外的交流生

期次:第261期    作者:陈斯强 何湘杰   查看:64

  去国外学习,究竟是怎样一种独特的体验呢?陌生的语言、全新的环境,不同肤色的同学、不同思维的碰撞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带着对境外交流学习的好奇,小记采访到了参与了我校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的葛亚涛同学、暑期境外高校交流学习省政府奖学金项目的宋晓冉、范思源同学和江苏高校学生境外学习政府奖学金项目的谢倩冰同学。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他们在精彩的海外交流经历。
  三个国家,三种精彩来自节能专业的宋晓冉同学,在去年的暑期境外交流项目中获得了英国伯明翰大学的全额奖学金,于暑期赴伯明翰大学交流学习了一个月的时间。谈到这一个月的学习经历,宋晓冉同学印象最深的便是国外教学重视启发学生自己的思维。“伯明翰注重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结合到一起,让学生享受着过程,上课的时候老师会启发你去探索东西,而国内是灌输你结论性的东西。”宋晓冉如是说。同时,伯明翰大学的教学设备也很先进,在需要对选择问题做统计的时候,老师会发放一个便携的投票装置,让大家充分互动与老师交流。除了学习,宋晓冉的老师还会在周末去英国各名胜游玩。谈到中英文化差别,宋晓冉表示,英国很多人都很礼貌,有一个让人很舒服的人文环境。但她也表示,有些地方中国的确做得更加优秀,所以与国内对比时,身在国外的她也加深了自己的民族自豪感。
  会计专业的范思源同学,去年到美国的哈佛大学交流学习了一个月。在哈佛,她印象最深的是,很多学霸比你优秀,却还比你更用功!哈佛的学生除了优异的学业成绩之外,还有很强的演讲能力和思维能力。范思源在哈佛认识的Anne同学,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很用功、很拼、激励人,全是闪光点!”范思源同学如是评价。而谈到中美差异,范思源坦言美国更有秩序,人们之间很有礼貌。她很欣赏美国对多元文化的包容,以及对各类人群的尊重。
  同样是在美国交流学习,人力资源专业已经毕业的葛亚涛学长谈到自己在美国塞勒姆大学两年的学习经历时,表示当时他只是单纯地想出去看一看,而这两年却让他真正学到了很多东西。“平等”是葛亚涛对美国塞勒姆大学学习环境的形容。他说,“学生上课可以不用举手,直接站起来和老师交流,老师待学生也如朋友一样。”谈起日常生活,他也表示,一个人在异国他乡,会遇到很多困难,刚到美国时,他的银行卡被意外冻结,因为语言障碍,他与银行工作人员电话交流了几个小时都没有解决问题。生病了,也要自己照顾自己。“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独自生活一两年,对个人成长来说真是个很好的锻炼”葛亚涛表示,“这会让你学会更客观、更包容地看待事物。”他说自己以后还会去美国旅游一次。
  日语专业的谢倩冰同学,去年在日本三重大学交流学习了一年。与国内学习不同,日本学生上课采取全选课制度。同时学校会分大、小课,老师也会定期组织seminar,让大家一起做课题。而且每学期,他们都有机会被老师带去修学旅行,一起感受忍者文化、做陶器、聆听日本高雅音乐。谈到留学的生活,谢倩冰说:“每个留学的人虽然看起来风光,但是背后都有一段辛酸。”在日本交流学习的时候,谢倩冰到了当地的中餐馆去打工,很辛苦,但她说这段经历也很锻炼人。谢倩冰表示,未出国的时候,憧憬很大,但真正出去了以后,有时候又会特别想回家、想回国。在日本的学习经历,让她的日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也让她充分感受到了独特的日本文化。收获成长 开拓视野说到出国交流学习经历给自己带来的改变,四位同学都表示自己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方式也相应改变了。宋晓冉同学说,因为之前的努力让她得到了一次去国外学习的机会,她现在更加努力地生活学习。葛亚涛表示他现在看待问题更加客观、更加理性,而在国外一个人生活的经历,也让他性格更加独立。谢倩冰说她在日本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如今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更注意一些生活上的细节。同时,原本内向的她现在更愿与人相处,待人更礼貌,也坚定了以后要继续出国学习的决心。她形容赴日交流给自己带来的改变是“脱胎换骨”。明确规划 理性出国现在有很多同学对出国留学很感兴趣,对此四位优秀的海外交流生又有什么看法和建议呢?四位同学都表示出去交流学习是一次不错的难得经历,可以开拓视野、锻炼能力。但选择出国,要理性考虑,不忘初衷。范思源表示,有出国意向的同学一定要有明确的职业规划,不能盲目跟风。而一旦下定决心出国,就要尽早准备,注意国外高校的录取时间,大二就要准备雅思、托福等考试。葛亚涛同学补充道,出国学习要视专业而定。书本上就可以学习到知识的一些专业,没有特别的出国的必要。尤其不能为“镀金”而出国。真正想出国学习的,要明确自己的目标,认真对待,不能只是出国玩两年。谢倩冰则建议学弟学妹们出国前语言一定要过关以便更快地适应国外的学习和生活,此外,还要请教一些有经验的前辈,从他们身上汲取经验与教训,使留学生活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陈斯强 何湘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