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NTU到NJTECH,中国接棒“无机与纳米材料论坛”

第二届无机与纳米材料论坛(INF-2015)隆重举行

期次:第261期    作者:先进材料研究院   查看:57

  本报讯 4月10-12日,由国家级江苏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江苏省柔性电子重点实验室主办,南京工业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南京邮电大学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承办,南京工业大学科学研究院和海外事务部协办的第二届无机与纳米材料论坛(The2ndInorganic&Nanoma鄄terialsForum,INF-2015),在中国南京隆重举行。
  南京大学游效曾、中国科技大学钱逸泰、北京大学高松、中国科学院化学所江雷、中山大学陈小明、清华大学李亚栋等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梁文平常务副主任、化学科学部一处处长陈荣、化学工程处处长孙宏伟,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联合研发中心陈虹宇、张华、于霆、王峻岭等教授以及MustafaEginligil博士,《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鄄tions)副主编AlexZhang博士,英国皇家化学会无机化学前沿副主编张大平博士等在无机与纳米材料领域建树卓越、成果丰硕的80余位学界泰斗、专家学者;来自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过程工程研究所、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和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20余家优势单位的相关领域杰出才俊共聚南京。南京工业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南京邮电大学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骨干成员和研究生代表参加会议,与会人员达150余人。
  论坛开幕式由组委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副校长兼教务长高松教授主持。高松院士代表论坛组委会,向与会专家学者致以热烈欢迎。同时,他代因在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习未能到会的组委会主席、我校校长黄维院士,向与会专家学者真诚致歉。高松院士指出,学界精英藉此平台进行的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定能推动无机纳米领域及相关学科的发展,也希望论坛在国内同行们的共同努力下,以高登研究会议(GordonResearchConfer鄄ence)为标杆,办出水平、办出品牌,不断增强世界声誉与影响力。
  梁文平常务副主任致开幕辞。他指出,此次论坛将对制定相关学科“十三五”规划提供政策咨询、战略构想发挥积极作用。梁副主任还就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情况和资助规模做了简要梳理与精要总结。组委会副主席张华教授在致辞中代表校长黄维院士向与会专家学者致以热烈欢迎,并回顾了第一届无机与纳米材料论坛发起、第二届论坛结缘南工的情况,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了南工“海外人才缓冲基地”的发展情况。
  本次论坛共接收100余篇投稿论文,并邀请其中36位专家学者作大会报告。论坛聚焦无机与纳米材料前沿,围绕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制备与应用、无机与纳米催化材料的合成与机理研究、纳米材料与超分子材料的自组装研究与应用、仿生纳米材料与器件、金属有机单离子磁体、功能二维纳米材料的合成与应用、异质结纳米材料、稀土无机与纳米材料、锂离子电池、纳米材料表面性质调控、纳米结构的预测和筛选、热膨胀材料、手性碳纳米管、分子基铁电材料、天然与人工合成水分解催化剂、磷光配合物的光电应用、高性能钙钛矿器件等研究课题,从无机与纳米材料的基础研究,到材料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充分交流最新进展,分享研究成果,深入思考无机与纳米材料面临的挑战和历史机遇,总结前瞻发展方向。
  为进一步促进学术交流、丰富科研成果展示,研讨会开设墙报专栏,并组织与会专家进行优秀墙报评选,经过严格的专家评选,研讨会最终评选出墙报奖14名,其中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和三等奖8名。
  闭幕式上,高松院士代表组委会致闭幕词。他首先宣布第三届无机与纳米材料论坛的举办地———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随后,他代表与会专家学者对此次论坛组委会主席黄维院士以及论坛承办方IAM团队致以诚挚的谢意。
  据悉,第一届无机与纳米材料论坛,由新加坡无机纳米研究重镇———南洋理工大学倡议发起,汇聚了海内外这一领域的杰出专家学者,引起了强烈反响。基于我校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建立的战略合作关系,也基于黄维院士领衔的IAM团队的深厚积淀以及与国际同行建立的紧密合作,IAM团队成功举起第二届无机与纳米材料论坛的大旗,将这一高端学术盛会引介中国,并诚邀资深专家、杰出学者共同探讨无机纳米领域的重要课题,运用跨学科融合思维,推动交叉领域协同创新、科学技术发展、人类文明进步。
  IAM团队肇始于黄维院士在新加坡工作期间。作为有机光电子学领域前沿的国际知名学者、我国有机光电子学科的奠基人与开拓者,黄维院士率领团队从九十年代初即致力于跨物理、化学、材料、电子和信息等多个学科、交叉融合发展起来的有机光电子学这一国际前沿学科的研究。2012年7月,团队在南京工业大学继续开拓柔性电子、生物电子等新兴方向,创立先进材料研究院、构建“海外人才缓冲基地”,短短两年多时间,即聚集了来自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等世界一流大学的50余位杰出学者、青年才俊,随着“大师+团队”创新模式的践行,科学精英的聚集效应不断显现,近期黄维院士团队陆续有一批具有高显示度的原始创新性研究成果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是南京工业大学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标志性突破。 先进材料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