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凡尘心在禅

———读《病隙碎笔》有感

期次:第260期    作者:机械(海)1401伍亦君   查看:124

  喧嚣的街市繁华皆醉,阻挡不了心灵追求宁静的步伐;萧索的冬景浮生尽歇,熄灭不了心灵对于生机的渴望。当我终于阖上这本《病隙碎笔》的时候,心中五味杂陈难以言表,就像是看尽了人世的种种喜乐伤悲,最终又重新回落平静,继而宁静,甚至寂静。然而静中不是颓然,却满是对生的希望以及决心。
  不想过多地对史铁生的坎坷生平多做什么论述,因为身残志坚,史铁生已受到人们过多的关注,就像我小时候第一次听到他的名字时,满是对不公命运的抗诉和不服。然而他是一个巨人、一个灵魂上的巨人,他从来都不需要人们来施舍些微的感情,他值得我们仰望,就像仰望一座高山,或者仰望一位佛陀,不救世、却救心。
  从他的字里行间,我读到作为一个大师的睿智与通透,关于生命、关于灵魂、关于良心、关于善恶,却也从他轻描淡写的病痛中,体会着他笔耕不休所要忍受的身体上的巨大痛苦。正如这本《病隙碎笔》的书名所说,这本书诞生于史铁生缠绵病榻的间隙,他的写作不得不被这样那样的疼痛、眩晕、治疗所打断。然而虽为随笔,他所想要表达的对人生、对世界的感悟、对希望的坚信不疑、对信仰的忠贞不渝却没有一丝丝破碎的痕迹。我不得不说史铁生是一个斗士,即使身边的大地如同蛛网般支离破碎,也要战至最后一隅土地,也要用最后一滴血染红破碎的旌旗。
  史铁生教会我知足,他说只有坐着才知道能站着的幸福;他教会我感恩,他说人总只记住自己遭遇的不幸,这是对上帝的不敬;他教会我博爱,他说人是世界的一个部分而世界是人的整体;他还教会我希望,他说人要想走上帝总是会给出一条路……他的话包含着禅意,在浑浑噩噩的凡尘中,绚烂、明丽。
  关于残疾,史铁生曾说:“人所不能者,即是限制、即是残疾。”他并不把残疾简单地定义为身体上的病痛,而是看到了人所必有的不能和限制,简单地说,超出个人能力范围以外的就是广义上的残疾。而这样的眼光和视角,必定是跳脱出了个人喜怒的小圈子,上升到了一个充满禅意的高度———残疾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
  史铁生是真的能够抛弃自己处在凡尘中饱经风霜的躯体,跳到空中俯视自己的人,他曾在作品中把自己当做一个不相干的人来剖析,从中参透禅意,感悟人生。于是才会有“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的大彻大悟,当世上的人都被生活压得弓身驼背的时候,他才会有与生活平视对视的毫无畏惧。
  而禅意,是李义山的“留得残荷听雨声”,是在枯槁待死之物中找到美的慧心。但,禅其实并不那么虚无缥缈,它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凡尘,而唯有静心窥思。用周国平的话来说,也就是“灵魂的独行,方能造就那一份禅意”。
  我们身处凡尘、我们身处人世,并不是没有获得禅心的可能。没有人可以摆脱作为一个人的基本需求,也没有人真的可以成仙成神,我们只有扎根凡尘,灵魂才有向禅生长的可能。参透禅意、回归生活,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逆耳的声响,一种阅尽世事后不为所动的淡然,一种看得很远却并不陡峭的高度。
  烹一壶茶,看茶叶在水中翻腾起舞,就如同看满天云卷云舒,茶是沸的,心却是静的。
  身处凡尘,心在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