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getheunchangeable———“大块头”董永健的英语学习路

期次:第257期    作者:梁文涛 王磊   查看:32

本文描述了董永健参加英语演讲比赛的经历,从他坚持不懈背单词到参赛前期的准备,再到最后的获奖经历,展示了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未来的憧憬。


  “肯定是老师右边站的那个同学。”一同学说。
  “为什么?老师身旁站了两个呢。”另一同学问。
  “因为听他的声音浑厚,肯定是个大块头。”坚定回答道。
  两位同学在看到照片时,猜测那位“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江苏赛区)一等奖获得者董永健是谁时,如是讨论。这张照片是校新闻中心报道此次比赛的配图照片。董永健,我校机械学院车辆1301的一名学生,细看其人,192cm的身高,“大块头”。少时砥砺厚基础“我三年级的时候就开始学习英语,那时妈妈要求我每天背100个单词”,提及学习经验,董永健说道。少时家里的督促和勉励对他有很大的影响,他的语速流利,并不是自我介绍的那个很“宅”的人。
  坚持背单词是他英语学习的基础,勇敢尝试使他将英语能说得流畅。“我那时候经常会报一些外教班,也会经常去一些英语角。当时就是为了和外教交流,全大连市不管是什么能与外教交流的那种班,都会去参加他们的面试。不会考虑去上课。”说时,董永健有点“狡黠”地笑了。
  以前养成的背单词的习惯,使得他现在提升很大,只需随身把不认得的单词记在小本子上,多看几遍就可以。他会这样看电影,把一部电影下载下来反复看,甚至一遍又一遍地模仿电影人物的语音语调:“我只看美音电影,不会追剧,追剧要等,费时间。”在去年与我校的其他4名同学一起在曼彻斯特大学交流学习,他的语言交流已经不成问题。赛程磨练试锋芒“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分为校内选拔、江苏赛区比赛。全国性比赛三个阶段。“校内选拔时,自己并没作为种子选手,有四个评委,只有一个评委投我一票,当时我们有两名同学去参加江苏赛区比赛。”他如是说。
  11月6日从南工出发去苏大,7日开始比赛。先是初赛,“我初赛的静远堂总共有76名选手,我是71号签。”董永健本已觉得这次比赛胜算不大,谁知波澜迭生,“提问的时候,我发现评委老师手里拿的稿子是我校选赛时的稿子,而我当天比赛时是另外一篇。本来11名评委就使我害怕,谁知出了这种偏差。”
  “评委老师提问的时候我完全懵掉了,问的什么我都不知道。好在我流利地‘答非所问’,博得评委的赞许,许是其他评委也没注意到提的问题吧!”后来得知,评委分为评分评委和提问评委,提问评委不打分。出了赛场的董永健没有想到自己会进入复赛,只是懊恼他在赛时的表现。
  “不知不觉”是他形容进入复赛的的感受,“复赛过程是全封闭的,早上我只吃了个面包对付了从6点半到11点多的比赛。比赛是临时出题,即兴发挥,我抽到的是‘想学会尊重就先尊重别人。’”这时他说着还带着一丝后怕的表情,“恰好与第一天答非所问的内容相符,就这样‘水’了个一等奖。”他轻松表述道。
  看似轻松,其实却很不“水”,董永健前期在学校准备时期用A4纸已经手写了20几张演讲稿,在准备这些演讲稿时,他拒绝了老师提供的现成的思路,通过自己的努力他获得了老师的认可:“讲出自己认可的内心的想法是这次比赛能够脱颖而出的主要原因。”折腾多了就有经验董永健平时多关注网络公开课,喜欢看军事小说,并把图书馆所有军事小说“搜刮一空”。“平常瞎折腾,总想着折腾多了就有经验了,这次得奖也算修成正果吧!”
  “neverlosethisspirit:Iwasbornintothisworldnotjusttogetusedtoit,butwithamission,thatis,tobringachangetothisseeminglyunchangeableworld.”这是他演讲稿《changetheunchangeable》的一句话。
  董永健坦言,来到大学后,经常“折腾”自己:“刚开始不喜欢大学,因为离开了许多人。大学是自由的,但自由有自由的责任。不要问我们现在所处的大学为我们做了什么,而要问我们做了什么,毕竟将来的历史由我们来书写”。 梁文涛 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