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谈会:

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

期次:第257期       查看:35

学校召开座谈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师生代表畅谈体会。座谈会强调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珍爱和平共同发展,筑牢防线爱党爱国。


  12月15日下午,学校召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师生座谈会。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高明出席。18名师生代表畅谈学习体会。党委宣传部部长张健主持座谈会。
  铭记历史 勿忘国耻“习总书记的讲话,揭露了侵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的残暴罪行,谴责了少数右翼分子罔顾侵略战争历史的态度,必须高度警惕、坚决反对一切……”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黄殿臣义正辞严地表达着自己的感受。“77年前,侵华日军在南京无辜杀戮我30万同胞,浩浩长江滚动着鲜红的血浪,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页。灭绝人性的法西斯暴行铁证如山,早有历史结论和法律定论。”校研究生会主席范迎洁同学表示。“对于任何罔顾历史、美化战争的言论,我们都应当勇于提出自己的质疑……”校首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黄鑫同学慷慨陈辞。建筑学院院长胡振宇说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国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举行各种纪念活动,既是对死难同胞灵魂的安抚,也是对那些犯罪者的警示,更是提醒我们国民,要时刻保持清醒,绝不能忘却历史、忘却苦难,要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
  珍爱和平 共同发展“举行公祭,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民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和平不是靠妥协而是需要悍卫,和平需要强大的国力作为保障……”校团委书记刘大卫侃侃而谈。“我们要让当代大学生牢记那段腥风血雨的岁月,牢记‘弱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化悲愤为前进的动力,努力学习、团结一致,为世界的和平、国家的强盛贡献力量……”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环境学院分团委书记王飞发言道。信息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黄树清同学表示,“南京之痛,民族之痛;南京之耻,民族之耻。历史无数次昭示着一个真理:国弱则民辱,国强则民立。振兴中华,匹夫有责。”“作为学生党员,我们应当立志建设强大的祖国,为世界的和平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理学院本科生第二党支部书记范意成同学豪迈地表态。“习总书记讲话中23次使用了‘和平’一词,充分表明了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捍卫者。中国的和平崛起,既造福于中国人民,又有利于维护世界的稳定。”经管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涛如是说道。
  筑牢防线 爱党爱国“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尖锐。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我们要站好三尺讲台,守土有责,不辱使命,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宣传者。”政教学院顾晓静教授动情地讲道。“我们要加强对青年学生的党史国情教育,让他们了解为什么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发展中国。”校关工委副主任严世富语重心长地说道。“我再次向大学生们呼吁,记住‘南京大屠杀’不是为了延续仇恨,我们要有理性的爱国之情和务实的爱国之行……”学生处教育管理科科长沈光联系实际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青年学生要自觉做到爱党爱国爱人民,使青年梦、南工梦、中国梦相得益彰……”校学生会主席夏候悦恺同学承诺道。“‘国之大事,大祀与戎’,建议学校将参观江东门大屠杀纪念馆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必选活动,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历史观与和平观教育……”机械学院学办主任付昌义建言道。
  立足岗位 圆梦中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彰显了文明大国的自尊、自信和自强。作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要引导我们的学生做到警醒在心、和平在心、奋斗在心,做到坚守维护和平、坚守精神家园、坚守复兴中华。”生工学院党委书记缪昌美娓娓道来。“培育学生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学会兼容并蓄,有效地利用英语传承与推广中华文化,是我们英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外语学院郭平老师说道。“作为校报小记者,我觉得努力走近校园、走近学生,采写出鲜活的一线报道,塑造出身边的典型人物,使同学学有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