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叔”不坑———走近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交通学院李俊才老师

期次:第256期    作者:蔡敏敏 许沁暐   查看:68

  “李老师个头高高的,有点微胖,脸庞圆圆的,笑起来很慈祥,像只可爱的大熊猫”,就是这位长相呆萌的教师,却深藏功与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大半个南京的基坑都是他的公司挖的,所以同学们私底下喜欢称呼他为 “坑叔”。这位交通院的“坑叔”,不仅将公司办得风生水起,并且教得出“桃李满天下”,搞得了科研项目无数,是我校交通学院勘查技术与工程学科的带头人。
  经验丰富,热情挥洒三尺讲台“课堂上,他永远是热情洋溢的。李老师讲课会夹杂着四川的口音,我们可能有些听不清楚。所以常常下课铃一响,他就四处询问我们是否听懂了。如果不懂,他便及时耐心再详尽地给我们反复讲解,直到我们点头示意明白。他对我们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永远是认真严谨地教好每一节课……他是一个很热心的老师,有忙必帮,从不含糊拖延。”就读硕士研究生三年级的高雪如是说。
  作为我校交通学院勘查技术与工程学科的带头人,十多年来,李俊才老师奋战在教学的一线,主讲钻探工程学、基坑工程、基础工程施工、地下工程施工、岩土工程勘察等本科生课程,以及地基处理、边坡与基坑工程、地质工程技术与应用等研究生课程。“这些工程的实践性都很强,理论和实际双方面应有所结合。”这位学生口中的“坑叔”注重实践,努力将最新的科研成果、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引进到教学过程中,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受益匪浅。
  “听他运用具体实例和展示大量的资料照片来绘声绘色地分析工程事故或是险情的处理,仿佛一下子穿越到了现场,不禁觉得,早知道可以运用这个举措处理险情,这么多年的事故都可以化险为夷了。就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对周边建筑物影响的控制研究而言,在其中会衍生出很多案例,李老师会收集这些案例来进行比对,用生动的语言娓娓道来。在具体的案例中让我们恍然大悟,也加深了对解决方案的印象。”高雪向记者反映道。“无论做什么事,你们要讲出个1、2、3来”这句挂在李老师嘴边的话凸显着逻辑性思维的重要性。李老师本身经验丰富,在课堂上给学生分析案例的时候,更是会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同学们都会被他的讲课的激情给感染,也打心底佩服他对教学不减的热情。除了注重实践教学,李老师还认为“搞工程要有实践经验,你不仅要知道,你还要能把它准确地表达出来。不要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孜孜以求,搞科研爱挑战李俊才老师教学出色,在科研方面也是成果颇丰。此外李老师重视科研成果转化,利用所学服务地方发展。“国家需要有深入了解地下,学习运营施工的人才。”李老师对记者谈到,并且李老师也将这种理念传递到他的科研实践过程中,带领着学生在科研这座巍巍高山上不断攀登。
  “在搞科研项目的时候,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当聊到这点的时候,李老师感慨道,“你可能在勘探岩石的时候为一个精确数值而搞得头昏眼花,在搞基坑测量的时候要反反复复才可以尽量减少误差。地下科研工程风险很大而且挑战性也很大,要求知识面广,不怕辛苦。比如说堆石崩积体的滑溃前兆特征及其快速探测判识方法研究,需要你掌握够扎实够广的知识之外,还需要翻阅众多的资料比照才可以快速判识,若是一个点把握不准,一切就会从头再来了。搞科研是一项考验实践动手能力和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极富挑战性的活。”深知这一点的李老师继续对记者说道:“要理论结合实际,不能怕苦怕累,要有所付出才能有所收获,要勇于接受挑战。21世纪要向着研究型发展,希望同学们将来能在地下工程这方面有所作为。”“眼光要看远一点”,李老师常常这样告诫自己的学生。李老师把每一位教的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愿倾其所能,将掌握的知识无保留奉献给学生。因为他经验丰富,科研教学出色,人脉又广,这为同学们的毕业就业提供优势,对学生的未来提供更多的选择。
  李老师不仅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而且教学任务繁重,既要进行好几门课程的教授,又要带本科生研究生,还要兼顾家庭。所以他采取“时间节点抓排”的方式,比如说半月作为一个节点,在任务下达之后来不及细问但是会严格要求在半月这个节点你必须完成。”李老师对待科研严谨认真,正是这份严谨认真的精神鼓舞并深深感动着同学们。奖掖后学,彰显党员境界生活中的李俊才老师是个较朴素的人,同学们经常在教学楼附近的食堂遇到他,他总是笑眯眯地跟大家打招呼。“他是个做事认真,不求回报的老师。指导学生写论文,按理说,指导好本专业的就可以了,可他还会热心地给别的专业的老师提供资料,方便他们参考。”学生们赞叹道,“他在教学上丝毫不松懈,爱生如子。常常会询问同学们物价问题,每月的生活费够不够用。他早上六点准时起来,有时候凌晨12点半还会打电话询问教学科研上是否遇到难题。”
  因为经验丰富,人脉遍布各地,李老师常常会负责诸如房建、地铁、隧道建设等的特色工程项目,于是李老师便抓住这个优势,每年均多次主动到现场踏勘、收集资料、组织青年教师和学生到现场参观学习,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学给学生们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有时候碰到学院实习经费不足的窘境,他毫不犹豫,一个人负担起所有的交通费和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的讲课费用。
  “他是位博学多才的老师,相形之下,我们只能望其项背,但也不断追随学习”。研三的裴春向记者述说道,“有次李老师眼前一黑,差点摔倒,想想都后怕。作为学生,我们希望李老师不要有太大的压力,身体健康最重要。现在我们都有一个简单的愿望就是想在老师60岁大寿的时候为老师庆祝下。”
  李俊才老师也是我校的毕业生,因为热爱自己的专业,所以毕业后选择了留校任教。李老师教学出色,“桃李满天下”,科研成果丰硕,为人平易近人又淡泊名利,深受师生爱戴。在2013年的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思辨会上,李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南工老一辈教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一样关爱,把青年教师当成自己的弟妹一样关心,把这样崇高的师德传承下去是我们的责任。”这样一种朴实而崇高的人生境界正是每一位党员教师应追求的。 蔡敏敏 许沁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