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中的法政“男神”

记校第七届“师德十佳”张治宇老师

期次:第254期    作者:许沁暐,李晨悦,刘泓靖   查看:39

本文介绍了张治宇老师的个人简介和他在法学领域取得的成就,他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普法者。张老师拥有幽默的教学风格和渊博的法学知识,通过结合生活案例、开放式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法律知识。同时,他注重科研与社会服务,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中。他平易近人的性格深受学生喜爱。







  妙趣横生 学生的良师益友“有一个人在她的征婚启事上写道:谢绝烟民,而我是一个烟民,所以我就没有机会去参加她的征婚了。”一语刚落,引来同学们的哄堂大笑。张治宇老师接着讲到,“这是一个关乎公平含义的问题,对于她的限制没有人会觉得不合理,因为公民之间是平等主体,她可以有合理的诉求。而政府与公民之间需要讲公平,不能够有诸如此类的歧视。”通过这样别开生面的讲课方式,诙谐幽默的内容,彻底俘获了同学们的心,不需要点名也座无虚席。
  “假如你到一个森林里去探险,结果迷路了,已经饿了很多天了,如果再不吃东西就会饿死。此时恰好身边有一只大熊猫,但是熊猫在我国是国宝啊,吃了是犯法的,可是为了活命吃了它算不算违法呢?”通过这种开放式的议题,将枯燥的法律理论结合到生活中的案例里,让学生们自己去寻找法律的依据,这样远比死记硬背繁多的法律条文来得轻松愉快。法学2013级的马蓉同学说:“这个假设虽然有趣,但背后的议题非常深刻,‘可否为了大部分人的幸福牺牲小部分人的权利?’我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对《宪法学》的知识点也了解得更透彻了。”
  张治宇老师不仅在课堂上受同学们追捧,生活中也成了学生们的“男闺蜜”。学习文科的他,与生俱来有一种文艺情怀,性格随和的他,与学生交流起来丝毫没有威严的感觉,脸上始终洋溢着真挚的笑容,同学们都感到心里暖暖的。正是因为张老师平易近人,很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所以同学们有困难都会找他倾诉,而张老师也总会耐心地答疑解惑。“我在写论文的时候需要参考一本书,可是在学校里找不到这本书,恰巧听闻张老师母校西南政法大学图书馆里有这本书,张老师便十分热心地帮我借到这本书,这对我的硕士毕业论文写作帮助很大,我想如果没有张老师的帮助,我的论文可能不会顺利完成。”已经研究生毕业的杨文德如是说。
  先破再立 真知灼见引深思张治宇老师平时喜欢在家练字、看书,这也是他心态如此平和的一个重要因素。张老师读书涉猎很广,而且每拿到一本书首先会去理解整本书,理解作者的思想精华,然后再继续细细品味。“我每读一本书,就能不断更新自己的认知,让自己接触到新思想并且颠覆以往的认识。”张治宇老师就曾将《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的地缘政治理论应用到中美关系的分析当中。
  张治宇老师不仅自己喜欢读书,而且他也把自己的想法传递给了南工学子。张老师参与设计了经典名著研读书目体系,结合我校实际遴选了经典名著研读书目。张老师说道:“推行经典名著研读计划的目的,就是想帮助我们的学生启迪智慧、提升修养、完善人格,并打造出独特的南工文化烙印。”法学1301班的刘玥同学告诉记者:“张老师推荐我们研读费孝通的《乡土中国》,而且每读一章节都让我们归纳总结并注上读后感。第一次接触这种读书方法的我们一开始有些无助,但是随着深入的阅读,我们深深被里面的内容所吸引住了,而且纠正了我对于中国基层传统社会的错误理解,让我逐渐理解乡土社会这个概念,帮助我去理解具体的中国社会。”
  无私奉献 拳拳公益心入校十年来,张治宇老师共参与、主持课题八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一项、司法部重点课题一项、省级课题六项 (其中省级教改课题两项)。科研成果显著,近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在科研方面取得的成功并没有使他停止前进的脚步,而是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中去。张治宇老师曾带领法学2013级全体同学一起去浦口区新河社区进行 《国家赔偿法》的普法工作。“比如说这个问题,你们就不需要特意花几千元找律师,只需要致电上级政府工作人员申请行政复议即可,而且手续十分简捷。”张老师还给江苏省人力资源厅讲授关于《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方面的知识,给江苏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执法人员进行全省性的法律知识培训。“对于教师来说,除了教书育人、从事科研工作,还需要进行社会服务,给需要的人提供法律知识支持。”
  “老师的行为规范说起来高尚,但其实很简单。只要认真做一个好老师,把课给学生上好,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就好了。”张治宇老师始终将自己朴素的师德观践行于教学事业的每个环节中。学生们的良师益友、社会的普法者,这就是“法政男神”张治宇老师。
  许沁暐 李晨悦 刘泓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