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勤恳恳地站好三尺讲台

记校第七届“师德十佳”董有福老师

期次:第254期    作者:杨芳   查看:50

这篇文章介绍了董老师如何做好一名正本清源,抓好课堂45分钟,注重实践教学,积极参与学院教学管理、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他不仅注重学生理论知识框架的宏观构建,还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生活问题,引导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注重对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的引领。董老师也十分注重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与水平,灵活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他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深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如何当好一名




  正本清源,抓好课堂45分钟古语道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董老师任教以来主讲土木工程学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七八门,并承担课程实习、毕业设计以及指导研究生和优秀本科生等教学任务,年均教学量500标时左右,双语课程教学累计超过400课时。面对头绪繁杂的教学任务,董老师主次分明,始终坚持精心备课、用心授课并及时辅导答疑。
  “每学期开课前,乃至每节课开始前,我都会诚惶诚恐,哪怕准备很充分的教案,我都会时刻更新充实。你知道,对于学生来说课堂的45分钟很重要,作为老师我必须让学生每次课都获得一种充实感……”,董老师谦和地说道。“董老师特别注重对我们进行启发式的引导并借助生动的案例让我们产生具象的认知和理解。比如,他经常将我们已经学过的其他专业知识串到他的课堂上,让我们认识到所学课程之间的联系。在互动与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不知不觉地牢固掌握了艰涩的专业知识……”,测绘1班刘明亮同学说到董老师时介绍说。课堂上层次分明的讲授,课后经典习题的布置,在学生独立完成后,董老师会及时进行点评和讲解,并针对个人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能够在较快的时间掌握知识并灵活运用。
  董老师十分注重提升自已的教学能力与水平,他将现代化信息技术灵活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先后完成了主讲课程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双语课程建设及《空间数据库》教改项目,并将所有课程资料实现网络共享,提供百度云盘账号,课后作业课设报告等电子稿化,与同学实时交流互动,完成对课程教学大纲的修改和完善工作。近年来发表了教改论文3篇,参与了多门教材的编写和修订工作。
  追求实效,实践教学严要求觅得良方至,事半功成倍。“董老师的课堂是高效的课堂。他授课时不仅注重学生理论知识框架的宏观构建,还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每讲完一些内容他都会自己设计一些贴切我们生活的案例,然后询问我们的处理方式……”,问及对董老师的课堂感受时,同学们纷纷说道。理论课堂尚且注重实践技能的提升,实践教学更是将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发挥到极致。
  在实验和实习环节,董老师精心编制了每门课程的实验指导书,其中包含每个实验的知识点回顾和总结、详细的实验操作过程、要达到的效果以及必须同学独立完成的自主实验。“由于董老师要求我们每个同学都必须将实习成果进行演示汇报,所以我们绝不会在实习时偷奸耍滑,而是带着思考带着问题,认认真真地完成每一个阶段的任务……”,测绘2班的黄勇提及董老师的实验和实习课程时颇有感触地说道,“在实习课程开始前,董老师给每个同学以具体要求;实习过程中,他会进行分类指导;课程结束成绩考核时,他又会逐一进行点评,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说实在的一次课程结束,我们都会收获良多。可是由于学生人数较多,董老师往往累得声音喑哑,可他不以为然,依旧不打折扣地尽心地完成份内份外的工作。”
  董老师积极参与学院教学管理、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等方面的各项工作。担任测绘学院地理信息工程系主任以来,积极组织各项教研活动,对专业培养计划、课程教学大纲、专业和课程建设方案进行反复磋商和修订完善,保证了各项教学工作正常有序的进行。2011年、2012年,董老师先后被学院授予“优秀管理工作者”和“先进工作者”称号。为了更好地助推专业建设,董老师作为中国 GIS专业教育委员会委员,在繁忙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之余参加GIS国内教育工作研讨会,及时关注并跟进有关本专业教育的国内外发展动态。
  良心工程,教书育人牢记心头退之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2002年,意气风发的董有福走进南工校门后,就矢志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尽管经济改革的浪潮席卷下的华夏大地,或多或少将浮躁与急功近利的暗流渗入高等学府神圣的殿堂,但是生性淳朴的董老师不为所动,依然遵遁本心教书育人。
  人们都说,新校区的建设,全国高校出现了一个怪现象,那就是“学生住学,老师走教”,空间距离的原因,使学生和老师的接触变得“稀罕”。董老师深深意识到这一点,他通过电话、邮件、网络平台与学生保持紧密联系,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关心的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学生自我学习型社团3S学社在周末举办活动时,董老师会特意抽出时间对社团进行指导;学生参加则泰杯全国大学生测绘科技论文大赛、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等各项学科竞赛时都能看到董老师穿梭忙碌的身影。在指导毕业设计时,董老师坚持每周开例会,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难题,并与他们积极探讨解决思路和方法。可是他从不会直接告诉学生们问题的答案,而是积极引导他们开拓新的研究思路;在竞赛活动中,他更是奉行授以之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义,让学生扎实地打好基础知识,从而能顺利地将内容融会贯通,进而能创新地应用……“我就是一个普通的教书匠,站好讲台是我的本职工作,这是项良心活”,董老师如是介绍自己。除了做好教学工作,董老师非常关心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在指导学生过程中,不仅引导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而且更注重对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的引领。“许多在校同学和已经毕业的同学隔三岔五会主动与我联系,诉说学习中的疑惑、求学深造的方向、工作碰到的问题,我每次都会在第一时间与他们进行交流并提供适当的建议……”,谈到学生对自己的信任,董老师满心愉悦。此外,董老师深知科研能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支撑,在保质保量完成各项教学工作的同时,他长期在数字地表建模和空间数据抽空挖掘领域积极钻研。近年来,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省属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项目,并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等课题的研究,先后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国家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地理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
  “董老师是我们的恩师,也是我们的朋友,更是我们的榜样。他从不以师道尊严要求我们做事情,而是会从我们的立场去考虑问题,帮我们成才成长。当我在考研、竞赛和日常课程学习发生冲突时,董老师会引导我积极稳妥地安排时间,抓住每一个阶段的重点,统筹兼顾的同时有的放矢,以最大化地取得学习效果”,现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王艳楠充满感激地说道,“董老师严谨的学术作风和认真的工作态度深深影响着我,鼓励并鞭策着我在科研道路上孜孜不倦、在学习生活中精益求精,让我收获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大学生活,以一名优秀毕业生的身份迈出校园跨入另一所校园”。芳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