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四有”好老师助力南工新发展

写在第三十个教师节之际

期次:第251期    作者:杨芳   查看:44

文章强调了教师应具备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并指出南工教师应争做“四有”好老师,助推南工新发展。他们应坚定理想信念,淡泊名利,教书育人,勇攀学术前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投身南工新篇章跨越之战。


  “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第30个教师节前夕,对好老师提出的“四有”要求。
  理想信念,宛若浩瀚夜空中的那颗启明星;亦如无垠海洋中的那盏导航灯,能指引着我们朝正确的方向前进。“以己之昏昏,焉能使人之昭昭”,在价值取向多元的当下,我们所有的老师首先必须坚定理想理念、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站好三尺讲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莘莘学子把好人生“总开关”,使他们在纷繁复杂的境况下不迷失、不偏离,不断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道德情操,是大写的“人”的内在要求,需要有“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坚贞,又需要有“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艾荣”的崇高气节。从古至今未有不能正身而能正人者,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身教重于言传,以独具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在多元的文化思潮冲击下,将中华文明植入学生头脑,并使其内化进而迸发出文化自信,产生强烈的、浓浓的民族自信心和文化归属感。
  扎实学识,是老师站稳讲台的基础。知识储备不足、视野不够宽广,教学中必然畏首畏尾,呈现捉襟见肘的寒碜,更谈不上游刃有余。要舀给学生一杯水,老师需要的不仅仅是一桶水更需要源源不断的活水,以滋润、灌溉一颗颗渴求知识的心灵;以夯实学生向学术前沿登攀的基础,激活他们无限的潜能,勇攀一座又一座学术高峰。
  仁爱之心,恰似薄雾中的一缕阳光能照进人的心灵。教育这一项良心工程,需要广大教师不偏不倚、公平公正,将爱的阳光洒向教育的每一个角落,用爱抚平心灵的创伤、催开美丽之花,以赤子之情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出自己的一腔热血,培育出一批又一批积极投身祖国建设与民族发展的人格健全、知识广博的栋梁之材。
  教师节前后,各级领导以多种形式弘扬尊师重教的传统文化,走访慰问了正在奋战和曾经奋战在南工各条战线的教师代表,向他们致以节日最真挚的问候。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当前,南工正处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关键时期,“两大改革”正在向纵深推进,广大教师当争做“四有”好老师,助推南工新发展。教师就要在坚定的理想信念指引下,淡泊名利、教书育人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杰出的南工学子;科研工作者就要以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治学态度勇攀学术前沿;管理工作者就要立足岗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高效率地工作并服务服从于大局。广大南工人必须坚定“综合性、研究型、全球化”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目标,积极响应“两大改革”的冲锋号,投身“南工新篇章”跨越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