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文化当此时

期次:第247期    作者:电智1301张路   查看:41

  日前,韩国拟将暖炕技术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一时之间,群情激愤,不屑者有之、恼怒者有之、沉思者亦有之。
  今道,食古而肥。今人之于文化之看重,韩国尤甚,自江陵端午祭始,借申遗之东风,捭使本国文化得以荫护,发展旅游,输出文化产业,个中利处,让人警醒。中国后醒悟,重定法定假日,力倡文化发展,虽后知后觉,亦不乏是明智之举。举国盛行其道,挖古之遗痕,求先人轶事,一亭一阁,皆着古韵,一书一画,遍是名家。游人如织,观赏不绝,以为观庭院即得圣贤志,览经卷便舒染尘心。
  一位名人能有诸多家乡,好事之地方司政各执一词,唾津不绝,乐此不疲。家乡何在,其祖何人,看似重要,但却失了其中本意。所争之物,不过是个虚名,传承文化不是在于办一场好大喜功的活动,建一座森严庄重的纪念馆,而是承担起文化传承发展沉甸甸的重担,继往圣之绝学,开万世之太平。
  吾血炎黄,若都能深觉文化之底蕴,通晓五千沧桑之变幻,又何须在意别国虎视吾国之文化。若传承更久,发扬更广,日后史书再写,那文化还是我华夏之章。然吾人文化之担当缺失久矣。自民国肇始,各文化分崩离析,再难寻觅,翁老手艺后继无人,徒然化为焚土;后侪对文化断章熟视无睹。旁人拥有更完整的传承,夺我文化之声,岂非易事。同是根生,同承重责,嫡子无以撑文化之高楼,庶子取而代之亦人之常情矣。
  文化,在细微之处。暖坑,一日常不足道的物什耳,却引起韩国如此高度的重视,由此观之,其人其族对文化的敏感度和强大的保护意识。我国家大业大,几千载文化沉淀下来的瑰宝数不胜数,看过了万里长江,就不在意锱铢之土,然后视手中瑰宝如平常之物,随手丢弃。我辈应有存古之意,此意不在于保护古迹,而应常存心中,对古物之珍惜,对文化传承之重视,对传播与发扬之责任。
  反思前路,眺望后途,来者路漫漫,我等是独自陶醉于浩然大世之中,沉浸在千古遗泽之间,还是应顺时而起,用深厚之底蕴,创时势之文化,贯彻古今文枢,一脉相承,推动其往前而走。
  把终将腐朽抑或不会再回来的古,融入生活细微,融入未来的新中。我们从文化中汲取的不是一言一词,而是一种精神,这些精神不会随着载体的消失而灭亡,就算形式被剥夺,只要精神长存,文化就不会死去。
  大国当有大国的底气与风度,宽容谦逊,与其语言相争,呈口舌之快,莫如静下思考,蹈之以实际行动,赶超别人。
  当记:韩国之为我鸣警钟久矣,华夏族人当仰看华夏星空璀璨,俯首传世间正道,适逢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