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俊:经济学“顽童”与武侠通

期次:第247期    作者:史海霞,王钰烨,金唯   查看:81




  如果你在一个充满欢声笑语却又有条不紊的微观经济学的课堂上,看见一个喜欢穿深色西裤、喝速溶咖啡、操着一口地道的安徽口音的老师,那便是吴俊老师。吴老师是我校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系的副教授,南京大学博士、博士后,主要致力于研究世界经济学和空间经济学。他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经常为同学们所津津乐道,而有着顽童一般性格的他,也经常成为同学们课后谈论的焦点。
  “争取课堂分是一项有效的经济活动”
  “生活处处都存在着经济学,关键就看你存不存在发现它的眼睛。”这是第一次上吴老师的课时,他对我们讲的一句话。所谓经世致用,应该尽所能学习并付诸于实践。他总能摒弃按部就班死讲课本知识,而是热衷于灵活地将高深的学术知识与普通的生活相结合,带着同学们在一场场生活场景里深入浅出。“学会经济学,更要学会经济地生活”,他建议道。
  “课堂上争取平时分也是你们的一项经济活动呀”,吴老师“将计就计”在课堂推行“分数奖惩制”。课上他请同学起来回答问题之前都会“明码标价”地说清楚自己接下来要说的这个问题值多少分,答对了便是赚了学分,不多给也不错扣,期末将折算到考试分数里 “算总账”。这样就产生了良性循环,课堂的活力一下子被带出来了,学生的成绩自然也上升了不少。课上学生们经常会因复杂的理论和图表叫苦不迭,他便抛砖引玉,将学生的思维拉回食堂窗口排队、发传单等可触的现实,利用这些小事来解释原理,原本复杂的经济学也被他讲得有滋有味了。他曾开玩笑的说道:“其实你们找男女朋友也可以用到经济学的。从经济学的角度考虑,所找的另外一半适不适合你的需求。”听到这些话的时候学生们便忍俊不禁,虽然听起来很搞笑,但仔细想一想觉得老师讲得确实很有道理。他的课堂常常充满欢声笑语,“幽默轻松的教学氛围,让我们更加清楚了经济学是来源于生活更是存在于生活的”。曾经作为创业达人的他,大学本科期间做了四年的生意,他也经常用一个过来人的身份提醒学生们:“学好经济学更要用好经济学,千万不要成为书呆子”。
  “经济学的‘模型’恰似武学中的‘剑术’”
  很难想像一个纯正的经济学学者却是一个对金庸、古龙小说痴迷的人。在一般人眼里武侠小说里面的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性格张扬不羁充满着吸引力,而经济学却是一门很理性的学科,它的假设前提就是人是一个理性人,两者联系甚少,吴老师却用自己独特的理解方式将二者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作为武侠迷的他,课上经常如数家珍的和学生讨论小说,从《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到《笑傲江湖》等无所不谈。“经济学中的‘模型’就好比是武学中的‘剑术’,你们要一招一式练好基本功!当你们对经济学了解深入到一定程度时,就能做到无招胜有招、见招拆招,这样才会在商业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风清扬和令狐冲有一场比试,风清扬胜在经验老到,而令狐冲胜在身强力壮,而他们双方都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来打败对手。这就类似经济学中的斯塔克尔伯格模型所讲的道理一样,小企业和大企业竞争,虽然在经验与资金方面不如大企业,但是小企业完全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来取得胜利”,在他的描述下,严肃的经济学也仿佛有了英雄气概,“有时经济双方的博弈就像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打斗,这样理解既牢固又有趣”一位同学很开心地谈到。史海霞 王钰烨 金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