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契约精神 回归知识净土

期次:第247期    作者:土木学院一教师   查看:39

  亲爱的同学们:
  课堂是知识传递、信息交流、师生互动的学习殿堂,课堂理应是自由的课堂。但是,自由的课堂不是看手机、玩游戏、睡觉、聊天的自由,课堂的自由是有底线的,须以尊重课堂、维护秩序、不影响他人为前提。自由地聆听、自由地诠释、自由地质疑、自由地辩论,是课堂的本质,老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思想和观点的交流与碰撞,是课堂的价值与活力所在。没有底线的课堂自由是对知识的亵渎、对课堂价值的否定以及对生命的浪费。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尊重知识、沟通自由、珍惜时间的课堂!而这个课堂需要一种新的契约精神!
  人的高层次需求中排在首位的即是自尊与尊重的需要,对课堂的尊重包含了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尊重。中国的学问之渊、道德之源在于礼,文明古国,也是礼仪之邦。大学课堂礼仪的核心在于尊重:备好课、讲好课是老师对学生的尊重,认真听、安静听是学生对老师以及其他学生的尊重,有疑惑可以随时提问,有争议可以适时讨论,这才是自由的本质!但是,共处一课堂,“你的讲课与我无关”,这就违背了课堂的基本礼仪。
  学习的热情来自于兴趣,试着到课堂上去寻觅兴趣,而不是选择性地学习“有用”的课程,敷衍“无用”的课程,知识不能简单地被分类,而需要系统思考!我们也不仅仅为文凭、为工作而学习,而是为了“心所向往之”的兴趣而学。尘世虽喧嚣,课堂犹静心,这当是学子的风气!
  课堂是师生共同修炼的旅程,让我们携手共建新的课堂契约精神!只为课堂回归知识净土!土木学院一教师